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透视比亚迪智驾:“中国科技制造”亟待重估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8 11:18: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25年或将成为投资界瞩目中国超越全球的关键一年。如今,中国企业在制造业的诸多领域,乃至日益增多的服务业领域,所展现出的高性价比与卓越品质,已让世界无法忽视。

中国制造业的实力有目共睹,商品出口额稳居世界前列,是美国的两倍之多,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贡献了30%的份额。同时,中国在服务业中的占比也在迅猛提升。尽管中国经济有时会经历周期性放缓,但其增速仍远超大多数发达市场,达到两倍多。中国拥有一批在各行各业中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的世界级领军企业,其在全球市值中的占比,长期却只保持在个位数水平。

从“基建狂魔”的美誉,到DeepSeek以较低成本实现超越ChatGPT大模型的训练成果,中国科技制造的“工程化能力”再次令世界瞩目。科技普惠的核心在于工程化能力的实际应用,而比亚迪即将推出的智驾方案,有望进一步拓宽世界对中国工程化能力的认知边界。

让智驾不再“高高在上”

2023年和2024年,比亚迪凭借冠军版和荣耀版车型的推出,成功引领了新能源车的价格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飙升。在电动化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后,比亚迪正稳步迈向智能化的下半场。

2024年9月,比亚迪明确表示,希望2025年将高阶智驾系统下放到10-20万元的车型上,同时基础智驾功能也计划延伸至入门级车型。

从比亚迪近期申报的车型来看,元UP、海豚甚至海鸥都新增了内后视镜安装底座的选配,这标志着比亚迪在中低价位段车型上积极推动智驾系统的应用。比亚迪与地平线的合作也在深入推进。双方主要围绕智驾芯片供应以及智驾系统联合开发方面展开合作。相比英伟达芯片,地平线芯片在成本及供应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这也是比亚迪选择与地平线合作的重要原因。地平线除智驾芯片供应外,还具备“软硬一体”的能力,其高阶全场景智驾方案Horizon SuperDrive已逐步实现高速NOA、城市NOA以及自主泊车等主流智驾功能。

比亚迪与地平线已共同开发了多款智驾应用,包括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合作车型方面,宋Pro DM-i、宋L、汉EV荣耀版分别搭载征程2、征程3、征程5芯片,并且征程6也已获得比亚迪平台化定点,2025年将在多款车型上实现中高阶智驾功能。

在自研领域,比亚迪持续推进以掌握核心技术。其“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方案已迭代至BAS 3.0+超人类驾驶辅助。比亚迪智驾总负责人杨冬生表示,比亚迪的长期模式一定是核心领域的全栈自研、自主可控。2024年10月,比亚迪内部负责自研智驾的两大部门——天璇开发部、天狼研发部完成整合,形成专一团队进行智驾研发,以最大化智驾资源投入的价值、避免研发精力的分散。由此,比亚迪智驾领域的全面自研之路预计将大幅推进。

“天神之眼”BAS 3.0+超人类驾驶辅助系统包括狭义智驾和增强部分。狭义智驾即通常意义的智能驾驶系统,包括感知神经网络、规控神经网络以及类人类安全网,以此实现类人类的驾驶体验。增强部分则侧重于整车的感知、动力自由控制、底盘稳定控制,以此获得“超人类”的安全和驾驶体验。两部分均由传感器、感知、规控及执行模块构成,且各模块互联互通。

具体来看,在感知端,BAS 3.0+同时关注车辆自身及外部信息,狭义智驾部分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一般智驾传感器,而增强部分则引入整车传感器,包括IMU、旋变传感器、轮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等,以非常高的感知效率和精准度实时感知车轮运动状态。在规控端,根据各域的多模态感知信号及各自优势,由璇玑架构中央大脑进行有效融合后协同控制,实现精准决策。在执行端,中央大脑根据执行的结果实施调整,实现精细化执行。

除算法外,比亚迪还在芯片、域控、传感器等智驾零部件领域展开全面自研。为推动降本及供应稳定,比亚迪智能化领域也将深入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持续加码智能驾驶,已自研车载计算平台,成立感知实验室,研发端到端大模型,并自建超算中心。

比亚迪新技术院负责人杨冬生也透露,比亚迪自研搭载高算力AI芯片的域控制器、底软和中间件、座舱匹配的UI设计联调、整车协调等领域都正在研发中。在芯片领域,比亚迪正在研发智驾专用芯片,预计未来将覆盖8-30万元价格带的智驾车型。域控制器也已逐步实现自研。

比亚迪进阶AI科技公司

以车队、研发人员及资金规模为支撑,比亚迪智驾有望快速进阶。比亚迪智能化领域存在后来居上的可能性,这主要得益于高阶智驾受管理层决心、销量规模、资金实力、人才积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战略层面,比亚迪智驾总负责人杨冬生表示智驾现在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最看重的领域。在具体实践方面,比亚迪智驾自研以强大的研发投入为支撑。

2024年比亚迪整车智能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计划投入1000亿元,长期、全方位布局智能驾驶。比亚迪有4000多位工程师参与研发智能驾驶,覆盖软件、算法、芯片、智能驾驶方案等方面。同时,在高阶智驾的竞争中,算法、数据、算力是关键因素,比亚迪在这方面具有重要机会或优势。

在算法方面,随着行业内领先玩家逐渐转为端到端+大模型的智驾算法,后来者可以减少前期的探索时间,比亚迪享有后发优势。在数据层面,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搭载已突破400万辆,位居中国第一,拥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在算力层面,比亚迪的资金实力能为算力中心的建设提供支撑,公司本身就是英伟达算力芯片的重要客户之一。王传福此前表示比亚迪目前正自建AI超算中心,算力预计会达到2000PFLOPS。

因此,在技术端,比亚迪有望逐步跟进行业领先水平,并借助自身的销量规模,真正推动智驾普及。规模效应将推动智驾降本,平价车型搭载后有望进一步巩固主流价位段统治地位、推进算法迭代。比亚迪在主流价位段有着较强的统治力及定价权,但智驾能力偏弱也是其短期面临的隐患。

然而,一旦比亚迪在主流价位段实现智驾的密集上车,或许能够通过智驾参与市场竞争,提升盈利能力。考虑到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及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比亚迪更适合成为“智驾平权”的重要推动者。并且随着比亚迪主流价位段智驾车型的大规模铺开,数据的快速积累也有望带动比亚迪智驾算法的快速迭代。

“中国的工程化能力”或值得重估

在西方的传统估值体系中,科技应用的工程化普及确实往往被忽视,未能获得应有的估值认可。以比亚迪为例,这家公司在短短数年内便凭借强大的工程化能力跻身智驾行业的第一梯队,然而,这种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并大规模普及的能力,在估值上却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工程化能力,实际上是科技创新从1到100的关键桥梁。在中国,这种能力体现在庞大的汽车配件产业上,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生产出机器人所需的各类硬件部件。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工程化能力还可能催生出其他供应链无法支撑的创新方案,比如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机器人甚至能够绕过传统的丝杆-执行器方案,采用更为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过去,我们可能将这种工程化能力简单地归结为工程师福利或全产业链优势,但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工程化能力,是我们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未来的资产定价中“中国的工程化能力”或终将得到重估。

德银近期的报告观点也印证了这一点。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市场前期对它们的悲观估值折价在某个时候似乎应该转变为溢价。从中期来看,投资者将不得不迅速转向中国市场,而且若想买入中国股票,可能不得不抬高股价。

德银一直看好中国市场,但此前一直苦恼于找不到能让全球投资者警醒并买入中国股票的契机。而现在,他们认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如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等一系列时刻)就是这个契机。这些时刻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工程化能力方面的强大实力,也让全球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因此,他们预计在中期内,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将继续保持领先态势,就像2024年一样。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动态,把握住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