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宗馥莉时代,娃哈哈驶向何方?)
继承者之争终于尘埃落地,宗馥莉全面接手娃哈哈集团。
从“公主”到“女王”,宗馥莉不仅接过了父亲宗庆后的商业帝国钥匙,更肩负起了引领娃哈哈新时代的重任。
这场“家族权力的和平演变”,虽落幕于静谧,却激起了市场无限的遐想。
未来路上,娃哈哈这艘巨轮将如何破浪前行?是继续深耕传统饮料市场,还是勇敢驶向新消费蓝海?人们也不禁好奇:在宗馥莉的领航下,娃哈哈能否续写传奇,让这杯国民饮料再次焕发青春活力?
管理层“大换血”,宗馥莉时代到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伴随着宗馥莉全面接手娃哈哈,娃哈哈的高管团队也经历了“大换血”。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4年8月29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册信息的重大变更。此次变动中,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三职均由宗馥莉接任,持股比例29.4%,与此前宗庆后持股比例一致。同时,余强兵、张晖、吴建林等多名娃哈哈集团原高管退出董事、监事职务,新增叶雅琼、费军伟等为董事,王国祥为董事兼副总经理。
《财新》的报道指出,娃哈哈此次人事调整中,退任的三位董事的职业生涯与娃哈哈的成长紧密相连。
吴建林,作为娃哈哈初创时期的首批大学生员工,深耕企业三十余载,从基层岗位一步步晋升至集团高层,历任董事、党委书记及常务副总经理。潘家杰同样拥有超过三十年的娃哈哈服务经历,从供应部起步,凭借卓越能力逐步晋升为运营核心,曾任集团董事与副总经理。余强兵,则在娃哈哈西北市场起步,凭借出色的业绩与技术能力,最终成为集团技术领域的领航者。而张晖,作为大股东上城文旅的代表,长期扮演着连接两大实体的重要角色,确保双方合作顺畅。
那新上任的董事都是什么背景?公开资料显示,王国祥的对外身份是娃哈哈集团副总经理,此次进入公司董事会,也表明其进一步获得重用。
而叶雅琼和洪婵婵虽然公开信息不多,但外界推她们与宗馥莉关系密切。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4月的一篇探讨校企合作的文章中,洪婵婵以宏胜饮料集团财务部部长的身份亮相,其职业生涯还涵盖了宗馥莉相关企业中的监事角色。而在2023年9月,在娃哈哈集团支持杭州亚运会的相关报道中,叶雅琼被介绍为娃哈哈集团营销中心办公室主任。同时,费军伟作为杭州上城区的重要代表,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新加入了娃哈哈的董事会。
监事会同样进行了大变动,蒋丽洁、贾暾、郭虹等老臣退出,孔沁铭、尹绪琼、许思敏三人接任。
娃哈哈未来面临哪些挑战?
一系列人事变动之后,娃哈哈的“宗庆后时代”远去,“宗馥莉时代”正式到来,娃哈哈的公司治理、未来战略走向也成为市场焦点。
目前,娃哈哈集团正面临多重挑战,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改革股权结构。
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有多复杂?作为从校办企业改制而来的老牌企业,娃哈哈的股权分布独特,杭州国资局持有46%股份,而剩余54%则由员工、持股平台及创始人宗庆后共同掌控。尽管宗庆后非第一大股东,但其作为单一自然人与大股东的双重身份,长期担任董事长。然而,这种股权结构为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埋下了隐患。
宗馥莉需获得持股平台及公司元老的支持才能掌握实权,但其在业绩上的不足及激进的管理策略改革引发了内部不满,这也是此前的接班进程受阻的原因之一。
《中国工业报》表示,目前来看,娃哈哈的接班人之争看似已经尘埃落定,但娃哈哈集团内部股权纷争依旧“硝烟”弥漫。日前,娃哈哈集团遭员工集体诉讼,因要求改签劳动合同、低价回收员工持股会股权及萧山顺发股权变更至宗馥莉名下(零元转让),引发员工权益受损。员工维权会已正式提起诉讼,质疑股权变动合法性及程序。
供应链与终端渠道对饮料企业至关重要,而根据《财新》的报道,娃哈哈的供应链公司虽名含“娃哈哈”,娃哈哈却无股权关系,管理复杂,交叉投资、关联交易多,由不同宗家人负责,也阻碍娃哈哈向股权清晰、治理现代化的企业转型。
瓶装水市场竞争加剧,娃哈哈的渠道挑战也凸显。今年4月,农夫山泉入局纯净水领域并引发价格战,娃哈哈纯净水市场受挤压,利润增长承压。根据36氪的报道,在北上广,浙江等等商超之内,原本一瓶两块钱的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的售价现在已经下探到了每瓶七毛四。为了应战,怡宝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单瓶价格也都降到了一块钱。
而娃哈哈的传统联销体渠道模式导致零售终端掌控力弱,难以及时应对市场变化。比如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纯净水销量大涨却缺货现象频发。
同时,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也在今年申请港股IPO。如果华润饮料上市成功,那么就意味着华润饮料将成为继农夫山泉之后,第二个登陆港股市场的国内包装饮用水企业。这也意味着,华润饮料在未来发展中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对爆品打造和渠道拓展,都能起到极大助力。
而恰好产品老化与新品推广不力则是娃哈哈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尽管产品线广泛,但消费者对娃哈哈的印象仍停留在纯净水、八宝粥等经典产品上,然而近年来,这些产品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娃哈哈虽努力推出新品,但大多未能成功突围,品牌老化问题亟待解决。
宗馥莉主导的年轻化品牌战略,如更换代言人、跨界联名等,虽意在重塑品牌形象,却未能显著提升产品销量。高端定制果蔬汁、纯茶等产品系列亦未能赢得市场青睐,创新尝试屡屡受挫。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