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思看科技IPO:研发费用对比科创板仍显不足,分红购地两不误?)
中国产经观察消息:思看科技定于8月2日科创板上会,其业绩表现与创始背景备受瞩目。公司近年来展现出了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稳健增长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了2.72亿元和1.14亿元,而其创始人团队均毕业于知名985学府浙江大学,更为其增添了学术与技术的光环。
然而,在光鲜的业绩背后,思看科技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与科创板整体企业相比,其研发费用虽逐年递增,但仍未触及板块平均及中位数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普遍呈现出的销售费用占比高于研发费用的现象,在思看科技这里却出现了反转,这不禁让人思考公司是否更为侧重市场拓展与销售策略。
此外,公司曾在专利问题上的上交所多轮问询,以及大额分红、房地产投资等财务决策,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其科技属性的进一步审视。
销售费用高企,研发能否跟上步伐?
作为全球三维视觉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看科技核心业务聚焦于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精准布局工业级与专业级两大市场,产品矩阵丰富,涵盖了便携式、跟踪式、专业级彩色以及工业级自动化3D视觉检测系统等多元化产品线。
思看科技正积极筹备科创板上市,以期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助力。然而,在研发实力的提升上,公司仍面临挑战。数据表明,尽管思看科技的研发费用逐年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0.14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0.48亿元,但相较于科创板已上市企业的平均水平(2.45亿元)和中位数(9659.7万元),其研发投入仍显不足。这一点,对于拥有三位浙江大学杰出校友作为创始人的思看科技而言,似乎与其高科技背景有所不符。
深入剖析,还发现思看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当可观,2023年达到了17.78%,这一数字超过了科创板企业的中位数水平(11.94%)。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在销售费用的投入上更为慷慨,2023年销售费用达0.60亿元,占比高达22.13%,且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研发费用。
对比科创板整体情况,673家科创板企业2023年的销售费用中位数仅为6.82%,显示出科创板企业普遍更加聚焦于研发创新。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思看科技究竟是一家更侧重于市场开拓的企业,还是一家以研发为驱动的创新型企业?
上交所两轮问询,思看科技如何回应专利授权与市场质疑?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思看科技凭借其深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在三维数字化领域取得了成就。
公司持有150项发明专利,并成功于2015年推出自主研发的HSCAN系列手持式三维数字化激光扫描仪,这一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在便携式激光三维数字化扫描设备市场的垄断,并于2021年在国内工业级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市场占有率中跃居榜首。
尽管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市场对于其创立首年便能实现巨大的科技进步和技术突破的现象,依然保持着关注与质疑。在思看科技积极筹备IPO的过程中,上交所也对其进行了两轮问询,这些问询的核心聚焦于公司的专利授权策略、技术来源的纯正性,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所展现出的优势等要素。
首轮问询中,思看科技解释了与蔡司高慕签署的专利授权协议,旨在利用后者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特定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和普及度,促进三维视觉数字化市场的发展。公司强调,该协议中的年费为象征性价格,非实质性定价,旨在深化双方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上交所的疑虑。
进入第二轮问询,上交所进一步追问蔡司高慕的产品是否对公司客户构成替代威胁,以及公司为何将技术及专利授权给竞争对手,其定价依据、公允性及潜在影响。公司回应称,蔡司高慕的布局预计不会对公司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且公司在技术、产品售价、成本及迭代速度上具备优势,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两轮回复中均未提及“竞争回避条款”,这引发了市场对其策略合理性的进一步探讨。
此外,上交所还对公司成立初期即推出打破国外垄断产品的技术来源和研发过程表示关注,要求说明其合理性、研发周期、技术来源及合规性。公司详细阐述了HSCAN手持激光三维扫描仪的研发团队、分工、研发周期(约35个月)及核心技术来源,强调该产品由杭州鼎热及思看科技自主研发,并指出关键研发人员包括郑俊、陈尚俭、王江峰等。同时,公司澄清了顾宗华作为浙江大学校友及后续瑞典默奥大学教授的身份,但强调其并未直接参与公司核心产品的研发或提供技术支持。
在回应中,公司还提及了与杭州鼎热、浙江工业大学等机构的合作研发情况,以及委托研发项目的具体开展、费用支付和研发成果应用,力求证明其技术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及独立可持续的研发能力。公司还说明了杭州鼎热相关技术形成过程、业务情况、人员转移及是否存在重要研发人员流失等问题,以全面展示其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
IPO前夕巨资购地,5800万投商业地产引监管关注
思看科技在其IPO筹备期间,采取的一系列财务决策,特别是涉及商业用地购置、大额分红及募资用途的调整,引起了市场与监管层的关注与审视。这一系列动作,尤其是在科技研发与企业战略发展上的权衡,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具体而言,思看科技于2022年5月宣布斥资5815.74万元,从杭州中福置业有限公司购入杭州市余杭区七项商业用地,总面积约为2407.43平方米。此举迅速触发了监管层的问询,要求公司详细阐述购置商业房产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与主营业务发展的关联性,同时询问是否存在变相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购置金额与公司近年来的现金分红总额相近,特别是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累计分红达5830万元,其中控股股东作为公司创立者及主要持股人——王江峰、陈尚俭与郑俊,直接受益于此。
面对质疑,思看科技解释称,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员工数量的显著增加,现有租赁办公场地已难以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需求。购置商业地产旨在为公司软件算法研发及日常办公提供更为稳定且充足的空间,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技术研发的持续推进。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市场与监管层的疑虑,特别是在公司科技研发投入与分红、购地资金分配之间的平衡问题上,应该更侧重于研发支出。
此外,思看科技在IPO过程中的募资计划也经历了调整。原计划中,公司拟募集8.51亿元资金,用于多个关键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并补充流动资金。然而,最终方案中,“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被缩减,同时“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项目”的募资计划被取消,改为通过自有资金解决。
这一系列调整导致募资总额缩减至5.6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的额度也相应下调至8720万元。这一变化加深了市场对公司资金运用策略合理性的质疑。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