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联科技IPO生效但存巨大隐忧:多年增收不增利,研发能力持续不足)
中国产经观察消息:今年5月,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简称:长联科技)成功完成了创业板IPO注册流程,东莞证券作为其保荐机构,标志着其向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尽管长联科技在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上表现强劲,其财务数据却透露出一定的复杂性。
长联科技深耕于印花材料领域,专注于水性印花胶浆、水性树脂、丝印硅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涉足印花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市场推广。
营收呈现下行趋势,扩产目的何在?
2021至2023年间,长联科技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稳步增长,从0.60亿元提升至0.83亿元,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然而,公司的营业收入却呈现出下滑趋势,三年间分别为5.81亿元、5.38亿元和5.30亿元,连续两年同比下降,反映出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可能的市场策略调整挑战。
针对营收下滑,公司招股书中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部分地区下游企业客户面临的物流障碍,导致生产和销售受到暂时影响。此外,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下降也促使公司主动调整产品销售价格,进一步影响了营收表现。
尽管如此,长联科技在国内水性印花胶浆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据沙利文统计,其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的10.3%提升至2022年的11.5%,并连续两年位居行业榜首。据了解,长联科技产品在纺织印花行业内享有盛誉,广泛应用于Adidas、Nike等国际知名品牌及安踏、李宁等国内领先品牌的生产链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需求与营收表现存在波动,长联科技仍计划通过本次IPO募集资金3.98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水性印花胶浆的产能扩张,计划新增产能约2.78万吨,增幅高达70%。
这一决策在营业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引人关注,其扩产的必要性与市场前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公司可能基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及自身技术实力的信心进行布局;另一方面,也需警惕产能过剩及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内外销业务毛利率偏差,深交所已问询
长联科技财务数据显示,其内外销业务毛利率存在显著差异,凸显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经营策略与成本结构差异。但这一现象引起了深交所的正式问询。
近三年间,长联科技境内销售占据主导,收入占比稳定在81%至84%,主要受纺织印花行业地理集中影响,华东与华南地区贡献主要收入。境外业务虽占比较小但逐年增长,主要面向巴基斯坦、东南亚等纺织业快速发展地区,客户群体涵盖多个国际知名企业。
分析显示,长联科技外销毛利率显著高于内销,2021至2023年外销毛利率保持在38%至43%高位,而内销毛利率则从25.13%稳步提升至33.7%。此差异引发市场与监管关注,深交所已进行问询。
长联科技回应称,差异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境内外销售产品结构不同,市场需求差异导致成本构成与定价策略各异;二是外销业务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优惠,直接提升了外销产品的净利润率。
长联科技的解释虽合理,但仍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经营策略的思考。在纺织印花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并扩大内销业务的毛利率优势,避免因内外销毛利率剪刀差的持续扩大而损害整体盈利能力,成为长联科技需要面对的问题。
连续多年销售占比高过研发占比
作为2009年成立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联科技承载着科技创新的期望。然而,从公司的经营指标深入剖析,其科技研发能力尚显不足。
具体而言,尽管长联科技在2021至2023年间逐年提升了研发费用,从0.24亿元增长至0.27亿元,但这一增长幅度相对有限。与此同时,公司同期的销售费用持续高于研发费用,分别达到了0.35亿、0.34亿和0.38亿元,反映出在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上的较大投入。
进一步分析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自2019年以来,销售费用的占比始终高于研发费用,且差距在2023年扩大至2.1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比仅为5.06%。
在当前资本市场愈发重视科技研发,创业板上市标准向科创板靠拢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通常需保持研发费用占比高于5%,并具备较高的年度研发费用支出,以强化其行业竞争力。长联科技虽在研发占比上勉强达标,但在研发投入金额上仍需要提升。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