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香港人热衷于来内地置业,会带动内地的房价吗?

来源:中访网 作者:华博观察 2024-06-06 09:5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香港人热衷于来内地置业,会带动内地的房价吗?)

3月末,香港复活节叠加清明节,放了四天小长假,原本对内地抱有“偏见”的香港人居然都来内地旅游了。

据深圳口岸发布的统计数据,3月29日,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数量高达88.2万人次,刷新了自2023年2月深港口岸全面恢复通关以来的纪录,。

事实上,自2023年2月全面通关以来,香港人周末及假期赴内地游玩、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趋势,这一趋势被形象地称为“港人北上”。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北上香港居民数量持续增长,尤其在12月,达到了668万人次的高峰,相较于6月的数据增长了惊人的63.7%。全年北上香港居民总数高达5334万人次,占整体出境比例高达74%,平均每人“北上”旅游达到了7.2次。

“不是国外去不起,而是深圳更有性价比”“深圳含港量超300%”等话题也被热议。

“北上深圳,省钱了”

从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到庞大的商超,从海鲜盛宴的市场到热闹非凡的夜间集市,从精致的美容美甲店到令人舒缓身心的按摩水疗中心,深圳的每一处角落都回荡着熟悉的港式粤语和“港普”的乡音。

打开小红书,也能发现不少香港人分享来内地消费的经历以及详细攻略,比如选择什么线路、去哪些地方、吃什么美食等。“办内地卡”、“饮饮食食”、“超市扫货”、“SPA/按摩”在小红书上被不少人认为是香港人到内地必做的四件事。

北上消费的热潮主要源于“价格优势”。许多人表示,在香港享受一次按摩服务,费用大约在400-500港元每人,但在深圳仅需298元人民币,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服务质量更佳。甚至有按摩技师直言:“没有香港人,我们的生意就难以维持。”此外,香港超市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内地,特别是肉食和蔬菜。例如,近期深圳某超市的9个牛角包,平均每个仅需4元人民币,而在香港的西饼店,一个的价格至少为10元左右。在深圳,300多元人民币就能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四人餐,而在香港,这样的费用可能高达600至700元。

与此同时,深圳等内地城市推出的针对性优惠活动和便捷服务,赢得了港澳游客的广泛好评,他们纷纷称赞这些城市的“用心至极”。港人消费的商业版图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口岸地带,而是逐渐扩展至深圳、珠海等更多地区。他们的消费观念也从过去的“追求低廉人工”转变为追求新鲜、有趣且优质的服务体验。消费人群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内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人前来内地就医也成为了新的趋势。一位在港大深圳医院工作的牙医表示:“我今天上午看了12位患者,其中超过一半是香港人。”更有不少香港人为了在内地就医而购买内地医保。

北上买房

除了来内地享受吃喝玩乐,香港人也热衷于来内地置业。

自2023年“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后,香港人北上购房的热情显著升温。根据香港中银2023年的调查,高达46%的受访者计划在内地购房,其中不乏投资者、度假者及养老人群。

广东中山的房产中介张希透露,每个周末,她们都会开31座豪华中巴去接香港客人回内地看房,几乎次次都能“满载而归”。有时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走进售楼处,还会偶遇其他看房团,几个内地中介完全被香港口音包围,现场挤到“一张空椅子都找不到”。

尽管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整体不景气,各地房价普遍下跌,与2021年的高位相比,香港房价已下跌约两成,但香港的房子仍是大多数港人高攀不起的。

香港房产中介朱迪表示,在香港,一个9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公寓已算是豪宅,而在有限的空间内,30平方米的房屋被改造成三个房间更是常态。她提到,一家七口挤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也不足为奇。而在香港的繁华地段,500万港元可能只能买到一个所谓的“上车盘”——一进门就是洗手间,厕所在门口,床只能摆放在窗台上。许多人甚至无法拥有这样的“上车盘”,只能生活在被称为“割房”、“笼屋”、“棺材房”或“子弹房”的狭小空间里。而在中山,“80平精装修,只要70万。”作为房产中介的朱迪放弃“货比三家”的原则,迅速在中山拿下一套房。

香港像朱迪一样的人来内地置业的人还有很多,那么问题来了,香港人来内地买房会带动内地的房价吗?答案是否定的。香港拥有约750万人口,即便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选择到内地购房,这样的规模远不能挽救目前内地的房地产市场。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