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绩难堪大股东却捞钱不手软 中创化工IPO难!)
《电鳗财经》文/尹秋彤
自6月份湖南中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创化工”)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后,至今再无动静。《电鳗财经》经调查研究发现,公司此次IPO招股书存在很多疑点,尤其是增收不增利,现金流有大窟窿,但大股东却捞钱不手软。
对于本网发去的求证函,公司回复得却尤为搪塞:“一切以招股书披露内容为准”。本来是因为招股书出现了疑问,公司却罔顾市场质疑,对问题解答推三阻四。到底会隐藏什么呢?
增收不增利 现金流大亏
盈利能力持续性是IPO审核的重点,中创化工经营业绩下滑,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据招股书,2020-2022年,中创化工营业收入分别为8.12亿元、11.69亿元、12.84亿元,归属于母净利润分别为7,546.44万元、1.36亿元、1.28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914.92万元、1.34亿元、1.23亿元。2022年净利润下滑了7.66%,增收不增利特征明显。
尤为注意的是,相较于同行业多元化产品的化工企业,中创化工单一的产品结构在市场波动情况下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报告期内,中创化工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11%、22.90%、19.86%。 其中,乙酸仲丁酯毛利率分别为19.98%、28.61%、17.96%,乙酸异丙酯毛利率分别为36.25%、23.73%、28.80%,主要产品乙酸仲丁酯2022年毛利率呈现断崖下降。
《电鳗财经》还发现,中创化工最关键的指标“现金流”却出现了大麻烦。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2年底,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563.19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144.14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02.75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986.74万元,上述四项则有-1.28亿元的窟窿了。截至2022年,公司每股净现金流量-0.71元/股。
如此业绩和现金流,何以支撑上市后的继续发展?
分红+激励 实控人大捞特捞
《电鳗财经》注意到,近三年,中创化工通过分红分掉了公司近半的净利润。
2020年,公司现金分红5250万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70%;2021年,公司现金分红5250万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8.54%;2022年,公司现金分红5250万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41.02%。中创化工3年累计分红高达1.58亿元,占公司3年累计归母净利润的46%。
IPO前突击分红,这意味着公司不肯将净利润投入再生产,为了上市圈钱的嫌疑很大,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这样的公司上市后管理层是否会对公司负责,也很让人怀疑。
股权结构上,申文义、刘粮帅、周旋、张小明、刘郁东5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2.53%、5.02%、4.16%、1.25%和1.32%股份,通过与伟创合伙和同益投资的一致行动关系控制19.62%的表决权,合计可支配表决权比例为33.89%,为共同实际控制人。也就是说,5名实控人同样分掉了1/3的分红总额,合计达到5300余万元。
另外,通过“贴补”完成近四千万股权激励。招股书显示,2007年7月,第一次增资价为3.42元/注册资本;2008年4月,第二次增资价为1元/注册资本;2008年7月,第三次增资价为4元/注册资本;2017年11月,第四次增资价为3.50元/股。其中,2017年,中创化工员工持股计划通过直接持股和员工持股平台同益投资实施,认购价格为3.50元/股。2019年员工持股计划全部通过员工持股平台伟创合伙实施的认购价格为3.00元/股。显然,第二次股权激励价格较两年前股权激励价格还要低。2019年12月,公司第五次增资,向员工持股平台伟创合伙定向发行新股1,200万股,每股价格为3元/股,增资价仅低于第二次增资价的1元/注册资本,明显属于低价增资。
而伟创合伙为员工持股平台,共有23名合伙人,五名实控人中,申文义出资比例为11.25%,刘粮帅出资比例为10.83%,周旋出资比例为10.83%,张小明出资比例为10.42%,刘郁东出资比例为10.42%。通过股权激励,实控人属于最大的受益方。而低价入股,也使得中创化工2019 年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 3645.50万元。
此外,5名实控人年薪3501.94万。2022年,5名实控人申文义、刘粮帅、周旋、张小明、刘郁东薪酬分别为780.55万元、743.88万元、709.36万元、654.08万元、614.07万元,合计薪酬3501.94万,占16名董监高薪水总额的82.19%。不仅如此,就连董秘沈炜宏2022年的薪酬也高达459.89万元,合计月薪38.32万元,不可谓不高。
在IPO节奏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创化工还在一级市场掏空市场。《电鳗财经》将持续关注中创化工的IPO进展。
《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