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楼市“松绑”?郑州率先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

来源:中访网 作者:华博观察 2023-08-09 10:4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如今,新一轮政策宽松期正式开启,尽管此类政策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需求有着积极影响,但具体政策的落地还需时间,后续楼市走势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原标题:楼市“松绑”?郑州率先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

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城市研究院

出品|华博城市观察

邮箱|hbnews852@163.com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挤压需求释放完毕后,全国百城房价持续走低,楼市交易呈现疲软状态,成交数据“寒气逼人”。不过,7月底,楼市政策开始“松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后,住房城乡建设部也随后表态:要继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态势。

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表态频率提升,郑州市成为官方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后首个全面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热点城市。

上半年“回升”有限,7月楼市“寒意袭人”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经济恢复向好的大环境下,疫情积压的购房需求得到释放,不少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整体稳步回升,来了一波“小阳春”。

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房价涨6.3%,诸多指标回升明显,商品房销售数据也出现了明显改善,商品房销售额为30545亿元,同比增长4.1%;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7.1%。

上半年,各地发布楼市优化政策超过百条,多地均在积极探索新政策。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包括珠海、东莞、广州、深圳、青岛等40多个城市正式发文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同时,一线城市广州还创新提出“一手房带押过户”,五一小长假中,广州市就有超过1000套房屋办理了一手房带押销售及网签。

不过好景不长,二季度,市场恢复节奏开始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转弱,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环比由涨转跌,二手房环比跌幅逐步扩大。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远不及一季度增速。

进入下半年以后,市场进入调整期,各地购房需求端更显乏力,市场缺乏持续增长的动能,楼市成交数据“寒意袭人”。根据克尔瑞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3504.3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创近年来新低。单月业绩同环比双降,环比降低33.5%、同比降低33.1%,同比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郑州率先实行“认房不认贷”政策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转弱的背景下,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确认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紧随其后,再释放楼市利好信号,称将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表态频率提升。

打响本轮调整“第一枪”的是郑州市。8月3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落实了“认房不认贷”政策并同时发布15项楼市调控政策,包括暂停执行限售政策、有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等。

所谓“认房不认贷”是指,无论购房家庭是否有住房贷款记录,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比例时,只按照家庭名下是否有房来认定。这项政策落实之后,将明显降低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首付和利率成本,促进改善性需求释放。

郑州房地产市场也在今年以来复苏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郑州楼市稳步增长,销量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不过这次复苏也是与全国保持“同频”,二季度,郑州房地产市场在回暖后持续走弱,6月份,郑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4.7%。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持续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将落实新发放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城市,阶段性调控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贷款合同中明确的利率重定价周期及调整方式,在利率重定价日及时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同时,河南省政府明确支持郑州开展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推进郑州、开封现房销售试点。

与此同时,最受关注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在释放积极信号,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密集的政策利好,或将有利于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8月4日,南京市发布《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促进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文件,成为继郑州后第二个加入本轮调整的省会城市。

如今,新一轮政策宽松期正式开启,尽管此类政策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需求有着积极影响,但具体政策的落地还需时间,后续楼市走势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