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泉州上半年经济回升,工业表现低迷)
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城市研究院
出品|华博城市观察
邮箱|hbnews852@163.com
曾连续22年领跑全省的工业重镇泉州,今年以来后劲明显不足了。继一季度成为GDP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猛降10.4%后,今年上半年泉州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5%,经济总量和增速依旧不及福州。
上半年经济回升,经济增长较低迷
近日,福建省和各地市正式公布了上半年的GDP数据,上半年福建的GDP增速表现一般,全省实现GDP255478亿元,实际增速3.8%,名义增速3.83%,未跑赢全国增速。经济增长较低迷的原因之一是出口遇冷,上半年福建省出口值为5592.1亿元,同比下降5.3%。
总体来看,福建省经济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但这三大中心城市今年上半年也表现不佳,福州和泉州在万亿GDP城市中分别被反超了2、3个排位,厦门作为特区城市GDP增速仅为1.2%。
省会城市福州,上半年GDP为5781.46亿,增长4.5%,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投增长6.4%,消费增长5.2%,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福州工业也开始显露疲态,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未转正。
一个省份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依靠“一城独大”。况且福州对福建省经济的推动力尚且不足,“强省会战略”仍在实施阶段。产业链供应链存在薄弱环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步伐不够快、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强,仍是福州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泉州,自2021年被福州反超后便难回福建之首。今年上半年GDP为5750.12亿,增长3.1%,重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三产带动作用明显、市场潜力稳步释放、投资信心有效提振。其中,泉州上半年工业大盘稳中有进,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5%,但0.5%的增速对于这座工业重镇来说,显得有些薄弱了。这要追溯到今年一季度泉州工业的骤然“失速”,一季度,泉州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10.4%,GDP同比下降1.8%,是24个万亿GDP城市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城市。
排名全省第三的厦门则更令人担忧了。今年上半年,厦门实现GDP3726.43亿元,仅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8亿元,下降4.1%;第二产业增加值1413.93亿元,下降6.2%。特别在工业方面,厦门市正面临着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上半年,厦门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6%,一季度更是比去年同期下降10.5%。投资也呈现回落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8.7%,比1-5月回落2.0个百分点。
工业是最大的“失分项”
为何工业成为这座工业重镇最大的“失分项”?和泉州产业过于传统、缺乏新增长点有关。
作为福建省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泉州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拥有九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这九大千亿产业的总产值,占到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九成以上。
不过,虽有9个千亿产业集群,但从性质来看,这几大产业几乎都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竞争力不强,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同时,其产业结构不优、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支撑不够等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今年一季度,泉州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10.4%,在今年前2个月,泉州规上工业已经出现负增长: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6%。尽管上半年泉州工业经济回升明显,主导产业均呈现回升态势,但整体增速较低,无法和往年同期相比。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其传统产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和转型力度,否则必定会在如今的城市追逐赛中受到制约。
今年上半年,泉州的工业增加值增长0.5%,九大千亿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明显,均比一季度加快,但整体增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要知道,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泉州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定到了:“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工业增加值增长6.5—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出口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按照上半年的经济表现来看,要完成年初的经济目标存在一定难度,下半年泉州还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