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衰退警告?全球风险市场静候美联储7月议息决议)
一向财大气粗的硅谷和华尔街同时开始了节衣缩食。
继特斯拉、奈飞裁员之后,每年都会增加数万名员工的谷歌、苹果、微软等则放缓招聘速度。
无一例外,其对外解释的原因都是对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忧虑。谷歌皮查伊表示,随着衰退担忧加剧,宏观经济因素“将会影响科技行业”。
今年以来,美联储已于3月、5月和6月分别加息了25、50、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经上升到1.50%—1.75%。
受美联储连续加息的影响,叠加缩表预期,自2021年底以来,美国股市的市值已缩水超过9万亿美元。尤其是,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2022年以来的累计跌幅接超25%。
随着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也在不断强化。根据历史经验,美元升值时通常会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受损,所以本轮由加息导致的美元升值推升了世界经济的刹车风险。
自上世纪80、90年代确立了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以来,如何严格控制短期利率和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就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关键。
75bp还是100bp? 短暂的平静抑或大风暴终于降临?将于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2时公布的7月议息决议俨然已成为悬在全球风险资本市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75bp VS 100bp
7月的加息预期再次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演绎。
当地时间7月13日,高耸入云的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公布后不久,市场对美联储在7月的议息会议上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飙升。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CPI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1%,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8%,再次刷新40年来的最高纪录,能源、食品价格高企以及住房成本持续攀升,是造成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再创新高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6月份美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7.5%,同比上涨41.6%,同比涨幅创下1980年4月以来的最大值。由于能源成本飙升,6月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 飙升 11.3%;同时,食品价格环比增长1%,同比上涨10.4%,同比涨幅为1981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占消费者价格指数比重约三分之一的住房成本在6月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5.6%。
而后,随着一些美联储官员为激进加息预期出面灭火,加上最近几日公布的关键数据消除了美联储更激进加息的紧迫性,市场的普遍预期又回落至75个基点。
多位联储公开发言表态支持7月加息75bp,其中较为鹰派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也表示倾向于7月加息75个基点;联储常任票委沃勒认为市场加息100bp的激进定价“有些超调”。
居民通胀预期意外回落,进一步为更陡峭的加息路径降温。最新公布的7月密歇根大学1年期通胀预期录得5.2%,低于前值5.3%,此前该短期预期指数一度达到5.4%,创1981年以来新高;5年通胀预期录得2.8%,为2021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前值3.1%。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密歇根5年通胀预期在2.8%-3.1%之间窄幅波动,7月数值又拉低了区间下沿,种种迹象表明对通胀预期失控的担忧似乎有所缓解。
较低且稳定的通胀预期是信用本位下货币的“名义锚”,对美联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此外,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胀压力。其中,对于普遍消费者而言,油价的下跌更是至关重要。
基于以上原因,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的数据显示,市场已回到加息75个基点的基准线,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为69%,而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下降至31%。
值得注意的是,曾成功预测美联储6月加息点位的野村证券,维持了对美联储在7月的政策会议上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
该机构认为,价格制定者的长期通胀预期上升可能比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更重要。亚特兰大联储6月发布的企业通胀预期报告显示,31%的受访者预计未来5-10年通胀率将高于5%,这一比例在3月份仅为24%。
事实上,在美联储6月加息75个基点的一个月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排除了如此大规模加息的可能性,而在该次会议不到一周前出炉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加速上涨后,美联储的想法迅速发生了改变。
钢丝之上
美联储官员救市的行为或也侧面印证了美联储当前对于激进加息较为谨慎,“对抗通胀”与“经济衰退”之间的权衡博弈仍在继续。
“希望在不引发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胀”,美联储的“既要,还要”被外界解读为走钢丝。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表示:“美联储介于两难之间:要摆脱通胀,就必须牺牲经济前景,反之亦然。”
由持续飙升的通胀数据及地区冲突推高的原油价格,勾起了市场关于上世纪70年代的痛苦回忆。彼时,美国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通胀,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史诗级的“滞涨”。
约翰逊和尼克松政府要求支付社会项目和越南战争费用的政治压力,使得美联储的政策不得不保持宽松,同时允许预算赤字膨胀至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这种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上世纪70年代失控的通胀。1973年和1978年的两次中东石油危机大举推高油价,更是火上浇油。
通胀之初,由于总是等到信息明朗之后才行动,美联储远远落后于形势。1979年8月,沃尔克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随后便开始浩荡的抗通胀之路。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联邦基金利率从11%大幅上调至超20%。
美国CPI通胀与联邦基金利率
来源:中金研究部
7月14日,中金公司在一篇研报中指出,当前已经满足了“沃尔克时刻”的条件,即美国通胀已经高企,美联储已别无选择,可能需要一场经济衰退来换取物价稳定。
沃尔克通过“暴力加息”按住了通胀,也重拾了联储的公信力,但由此也付出了昂贵的成本。
期间美国共经历了21个月的衰退,特别是1979年9月至1980年5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从49.6降至29.4,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66.7降至51.7,实际GDP环比增速(年化)从3%下降至-8%。
国会两党都不乏批评者,有的是要求其辞职,还有议员声称要弹劾沃尔克和FOMC的大多数成员。
而对比沃尔克时代坚决抵抗通胀的态度,本轮美联储对抗通胀,过程更多表现为“拖沓”和“犹豫不决”,这也反映在了美联储官员们的点阵图中。
今年3月,看至2022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期值仅为1.90%,而6月则大幅上调至3.4%。
同时,对比3月份的经济模型预测,看至年底的PCE通胀指标预测从4.3%大幅上调至5.2%,也导致了实际GDP增速从2.8%大幅下调到1.7%。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斐特学院经济学教授朱莉·史密斯评论说,“他们打算尝试在避免衰退的同时实现所谓的‘软着陆’,但问题在于,他们能够这么做吗?现阶段还难于回答这个问题。”
对A股意味着什么?
美国的通胀会走到哪里,目前不得而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发布的半年度“资产管理百人问卷调查”显示,107位受访者中有68位认为全球通胀上行风险是目前对大类资产配置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占比64%。
事实上,今年以来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对非美地区的外溢影响已十分明显。因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导致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
首先,由于美元大幅升值,全球资金流动已发生转向,新的投资将被重新定向。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截至7月10日,投资者已从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中撤出约520亿美元,规模为17年之最。
7月19日,卢比兑美元一度跌至80.06卢比。今年迄今近300亿美元外资流出印度股市,创下纪录。因印度央行逐渐收紧货币政策和印度出口增速下滑。摩根士丹利将印度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8%下调至7.2%。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影响下,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已跌入技术性熊市。进入6月下旬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里,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基本回吐了此前一个多月的涨幅。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铜,目前也已跌回1年零7个月前的低位,脱离历史高位,最大跌幅超过30%。
伦铜走势,来源:新浪财经
历史经验显示,随着美元大幅走强,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之间的经济增速会出现显著分化,通常是新兴市场经济受损,拉美“迷失的十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土耳其货币危机等均是代表案例。
关于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影响,中信建投认为,全球衰退预期升温主要通过全球经济衰退、商品价格下跌、美债收益率止涨三条路径影响A股。
第一、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股市波动影响A股,对A股形成阶段性冲击;第二、美债收益率止涨,中国货币政策更独立,缓解成长股估值压力;第三、商品价格下跌,通胀缓解,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压力下降,中下游企业状况迎来改善。
具体到7月议息决议,招商证券分析称,若美联储如期加息75bp,那么对短期市场的影响有限;但如果美联储出现超预期加息100bp的情况,则可能压制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并引起市场波动。
在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张志向看来,超预期的100bp将会加剧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加大,新兴市场面临资本进一步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