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2:《2022年中国硬质合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等)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预见2022:《2022年中国硬质合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等))

硬质合金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硬质合金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钨高新(000657)、章源钨业(002378)、厦门钨业(600549)、翔鹭钨业(002842)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钨资源储量、中国硬质合金产量、中国硬质合金消费量、钨精矿价格

产业概况

1、定义:硬质合金号称“工业牙齿”

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硬质合金产品主要以碳化钨为硬质相、钴为粘结相,经球磨、喷雾制粒、压制、烧结制得,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硬化相决定了硬质合金的硬度及耐磨性能,粘结相主要起粘结作用,将硬化相粘结在一起,对硬质合金贡献韧性。硬质合金号称“工业牙齿”,主要用于切削工具、冲压工具、模具、采矿和筑路工程机械等领域。

常用硬质合金按成分和性能特点分为三类:钨钴类、钨钛钴类、钨钛钽(铌)类。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钨钴类和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2、产业链剖析:终端应用广泛

硬质合金产业链中,上游为钨、钴等金属化合物和粉末的开采及冶炼,中下游是矿用、切削和耐磨等领域硬质合金生产,前述领域的硬质合金工具制造,终端应用是硬质合金工具的应用场景,具体包括机械加工、石油和地矿挖掘、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行业。

随着龙头企业加速整合,硬质合金产业链逐渐呈现出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趋势,中上游原材料开采及冶炼企业纷纷向下游硬质合金及工具制造领域延伸,同时,不少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产业链收购并举的方式来拓宽下游领域的市场应用。

产业发展历程: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飞速发展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硬质合金生产起步较晚,1948年大华电治金厂(大连钢厂)首次生产出钨钴硬质合金(约30kg)。解放后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化才得到进一步发展。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于国家战略与安全需要我国又建成了一批大、中、小型硬质合金企业,如已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大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764厂)、陕西硬质合金工具厂和山东临胸硬质合金工具厂等。

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中国1907年首次发现钨的江西赣州西华山钨矿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钨业科技大会,并为会议题词:“振兴钨业,勇攀高峰”。

1983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从此,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之后的15年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加强对有色金属行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对重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加工企业实行统一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综合利用,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获得快展。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需求的增加,我国硬质合金产业飞速发展,硬质合金产量连连递增。

上游供给情况:中国钨矿储量全球第一

根据USGS数据,世界钨资源分布广泛。中国的钨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钨矿资源储量的50%。此外,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也有大量的钨资源。

就国内而言,根据自然资源部2021年7月公布的《2020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江西省钨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其次是湖南省,占比约为25%。

注:加拿大、美国等钨矿资源储量USGS暂未披露。

下游发展情况:市场需求驱动硬质合金产量增长

从市场需求来看,基建领域,经济复苏对工程机械刚性需求增加,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21年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34.28万台,同比增长4.6%。

汽车领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国内汽车销量约0.26亿辆,同比增长3.8%。

3C领域,据Wind 统计,2021年国内笔记本电脑面板市场总体出货量2.87亿片,同比增长25.82%;据工信部统计,2021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5亿部,同比增长14%。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在为1.7亿台,同比增长3%;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55亿部,同比增长5.7%。

制造领域,据工信部统计,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60.2万台,同比增长29.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27万台,同比增长35.1%。

产业发展现状

1、供给:实施开采总量控制措施

由于钨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为了保护钨资源,我国对钨实行生产总量控制管理。2018-2021年,我国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控制在10.5吨左右。2022年2月,自然资源部下达2022年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第一批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6.3万吨,其中主采指标4.7吨,综合利用指标1.6吨。其中,江西省2022年第一批钨精矿开采总量为2.37万吨。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外新冠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钨行业企业逆势前行,伴随钨市场需求稳步回升和价格上涨趋稳,行业经营指标明显改善;新增产能及投资强度集中在深加工领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据中国钨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年,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4.23%;利润总额约53亿元,同比增长51.43%。全国钨精矿产能17.6万吨,同比增长1.73%;APT产能19.2万吨,同比下降2.78%;硬质合金产能6万吨,同比增长9.09%;全国钨精矿产量约13.89万吨,同比增长0.22%;APT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9.52%;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统计,2021年,国内54家主要硬质合金企业生产硬质合金4.48万吨,据中钨高新推算,全国硬质合金产量约为5万吨。

2、需求:2021年出口金额超2亿美元

根据安泰科数据,2021年中国钨消费合计为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原钨消费为5.5万吨,同比增长13%;废钨消费1万吨,同比增长11%。

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恢复正增长,海外硬质合金需求恢复增长,出口状况同比明显好转。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1年硬质合金出口量约为3186.44吨,同比增长41%;出口金额约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

注:上述进出口数据主要统计:经镀或涂层的硬质合金制的金工机械用刀及片(税则号:82081011)和其他硬质合金制的金工金工机械刀及片(税则号:82081019)。

3、价格:2021年钨精矿市价温和上行

2021年钨市场价格温和上行。由于各大经济体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复苏势头明显,带动了钨市场回暖并稳健运行。2021年全年钨精矿价格在8.6~11.2万元/吨区间运行,2021年上半年,钨精矿价格在10万元以下运行,经7月快速拉升后,下半年保持11万元左右波动。

注:上图2022年数据截至第一季度。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主要集中在江西和湖南

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数据,2020年江西、湖南、河南三省的钨资源储量居全国的前三位,占全国钨矿储量的80%以上,其中江西钨矿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52%;其次是湖南,约占全国的25%。

受钨矿资源分布的影响,硬质合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也集中在江西(章源钨业)、福建(厦门钨业)和云南(中钨高新)。

2、企业竞争:龙头优势明显

2021年,中钨高新硬质合金产品产量超过1.3万吨,占国内硬质合金产量27%,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厦门钨业,2021年硬质合金产量为6684吨,约占全国的14%。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产业将进一步整合,高端产品国产化进程加快

总体而言,我国硬质合金行业仍然存在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产品结构有待调整;缺乏高端技术人才,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硬质合金竞争力不强,高端硬质合金对进口依赖等问题。

未来,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将进一步加快整合,通过提升高端硬质合金产品的国产化率,加强企业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十四五”硬质合金上游钨矿资源主在“开源”、“节流”

2021年国家发布的硬质合金产业相关政策方向主要围绕“开源”、“节流”两方面平衡行业上游钨金属资源的可持续性。从政策可以解读出,“十四五”期间,我国钨矿或将继续受到国家开采总量指标的限制,预计环保等供给侧高压政策仍将持续。

硬质合金作为“工业牙齿”,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市场需求看,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现代加工业的发展将带动硬质合金工具需求量的增长;航空航天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高端硬质合金刀具市场需求的增长;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汽车电子、计算机在内的新一代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将带动电子元器件需求,也拉动硬质合金PCB用微钻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7年我国硬质合金的需求量将保持的10%左右的增速增长,到2027年硬质合金行业的需求量将在7.6万吨左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钨高新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