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财趋势促使中小银行加速能力建设 财富管理赛道存机遇)
财联社5月25日讯(记者 高萍)近日有报道称,近期有多地监管部门向属地中小银行下发通知,要求今年不能新增理财业务规模。财联社记者从多家中小银行(未设立理财子公司)处了解到,有银行确有收到通知但非书面,但更多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并未收到上述通知,其中部分银行称此前曾收到关于要求控制增长速度、压降规模的监管指导。
分析人士指出,中小银行要求控制理财规模增速是基于理财新规要求,也有利于进一步引导中小银行聚焦主业,服务实体经济。此前曾有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的消息,这是顺应监管政策及理财业务发展态势。目前,理财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后期的理财发展趋势也将促使中小银行加快相关能力建设,也或将更加专注财富管理赛道。
部分中小银行被要求控制理财规模增长速度
实际上,去年曾有消息称,部分省份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城商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理财规模不得新增,但彼时银行表示暂未收到通知。也有报道称,随着理财业务整改转型和理财公司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锁定,逐步消化。
上述一家小银行内部人士直言,监管要求“控制增长速度、压降规模其实也是不让新增,比如年初是200亿,年底要低于200亿。”对于这一要求,该银行人士表示,源于理财新规。
分析人士指出,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或小银行控制理财规模增速,是顺应监管政策及理财业务发展态势。一方面,《理财新规》明确提出银行应当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总行应当设立理财业务专营部门,对理财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可见不设立理财子公司只是理财运营的短期过渡形态;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开启净值化转型,理财头部化趋势明显,不具备理财子牌照的中小银行退出是大势所趋。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监管要求部分中小银行控制理财产品规模增速、压降规模,或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到部分中小银行缺乏专业团队,在开发合规产品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此前部分中小银行理财产品配置非标占比较高,存量整改压力较大;二是部分中小银行理财产品往往期限较高、产品收益率较高,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监管部门引导中小银行聚焦主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如何?
在这一背景下,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如何?
上述一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中小银行或有这些发展路径:一是停止理财资管业务,彻底退出;二是代销理财产品;三是单独申请理财子牌照;四是联合申请理财子牌照。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亦表示,中小银行或加速能力建设把握牌照发放的窗口期,或就此走上代销之路。倘若中小银行最终无法获得理财牌照,其需逐步压缩存量直至退出理财资管业务,后续可通过代销其他银行、理财公司产品赚取代理手续费收入。
“短期看,中小银行要更多聚焦主业,深耕区域市场,关注实体经济需求,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理财方面,通过代销理财产品,发展零售业务,同时有条件的中小银行考虑联合成立理财子公司等。”另一位银行业分析师指出。
但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成立理财子公司并非易事,不仅需要银行拥有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且不能将风险从原有主体带至理财子公司新主体,在总资产规模、理财业务规模方面也有一定门槛。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市场对银行理财牌照的严格准入有一定预期,按照AUM计算,目前29张理财子牌照已覆盖近90%的银行理财市场,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引导去除影子银行、规范理财行业的趋势之下,银行资管的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参与者的减少、呈现集中度更高的行业格局。
展望后期,中金公司认为,后续理财牌照将主要聚焦剩余10%的市场,规模体量、区域布局、投研能力与产品谱系建设、资本金约束可能是新增理财牌照的核心考量因素。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洁净起步”的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近六成,已发展成为理财市场重要机构类型,同时部分中小银行不再发行理财产品,而是通过产品代销继续参与理财业务,理财市场已呈现出以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格局。
而退出理财资管业务也并非无机遇。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退出资管相关业务的中小银行,将更加专注财富管理赛道。根据理财公司销售暂行办法,在互联网等第三方机构尚未加入理财销售竞争的背景下,对这些中小银行做好区域理财市场、增厚代销收入形成利好;未来这些中小银行将聚焦客群经营、金融科技、渠道布局,引入更加丰富而专业的代销产品,着力打造多元的产品超市,做大财富管理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