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科创板 - 新股 - 正文

奥比中光的“刷脸支付生意”:绑定蚂蚁集团?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1-12-10 21:13:2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伴随着刷脸支付这一新兴技术的落地,这句曾经带有自嘲性质的戏言终于成了真。

(原标题:奥比中光的“刷脸支付生意”:绑定蚂蚁集团?)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伴随着刷脸支付这一新兴技术的逐渐落地,这句曾经带有自嘲性质的戏言终于成了真。

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与刷脸支付技术相关的企业也逐渐在资本市场浮出水面,譬如前不久首发过会的奥比中光。

12月7日,3D视觉感知技术方案提供商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比中光”)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中信建投证券为保荐机构,拟募资18.63亿元,预计下一步将递交注册。

据悉,该公司是一家以AI3D传感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企业,于2013年在深圳创立,于2018年获评“独角兽企业”。根据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来看,该公司是国内人工智能3D视觉行业里的领跑者。截至目前,全球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百万级面阵3D视觉传感器量产的公司有且仅有苹果、微软、索尼、英特尔、华为、三星等少数企业,而奥比中光便是其中一家。

而奥比中光最为外熟知的一点则是其与蚂蚁集团的关联关系。据招股书披露,IPO前,奥比中光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黄源浩,合计持有公司39.70%股份;二股东则为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公司13.56%股份。

不过,资本市场向来注重实绩,撇开绑定蚂蚁集团与独角兽光环,奥比中光的“刷脸支付生意”真的好做吗?

刷脸是趋势,但商业化仍是一道“坎”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奥比中广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则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并应用于生物识别领域的线下刷脸支付、智能门锁场景,AIoT领域的空间扫描场景、服务机器人场景、智能交通场景,消费电子领域的智能手机场景,以及工业三维测量领域等领域。

(图片来源:奥比中光招股书)

根据应用领域来划分,来自生物识别这一应用领域的收入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AIoT领域、消费电子领域、工业三维测量领域则按顺序次之。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来自生物识别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7.54%、58.35%、48%,其中又以线下支付这一细分业务为核心收入,同期收入占比分别为77.56%、57.45%、41.51%。

结合上述数据表现,不难看出,奥比中光的主要产品均是应用到当下具有较大爆发潜质的前沿赛道。

具体而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D成像逐步向3D视觉感知升级,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爆发前期: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且市场规模将快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达到150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

(数据来源:奥比中光招股书)

同时,伴随着3D视觉感知市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诸如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汽车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也相应地迎来发展机会。

就拿生物识别领域的刷脸支付这一应用场景来说,从依靠现金支付的支付1.0时代逐渐演变到刷脸支付的支付4.0时代,虽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是否安全以及泄漏隐私的质疑,但刷脸支付是行业新趋势也仍是不争的事实。

截至2020年末,在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商务、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积极推动下,全国已合计完成超过百万台线下支付设备的铺设。随着移动支付和3D视觉感知技术的日渐成熟,预计将会有更多的线下支付场景使用刷脸支付,包括便利店,无人自助场景以及部分新兴的支付场景,将会进一步带动3D视觉传感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再看AIoT领域中的服务机器人市场,由于3D视觉传感器可以帮助服务机器人高效完成人脸识别、距离感知、避障、导航等功能,使其更加智能化,目前已实现落地的应用包括扫地机器人、自动配送机器人、引导陪伴机器人等,服务于家庭、餐厅、医院等多个线下场景。据IDC数据,2017年全球商务用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13.2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538.0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0.3%。

(数据来源:奥比中光招股书)

不过,虽然3D视觉感知市场看起来大有可为,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够、产品成本较高及

行业高端专业人才不足等种种因素制约,目前3D视觉感知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实现商业化仍是一道急需迈过的“坎”。

据招股书披露,由于3D视觉感知下游各应用领域的大部分细分场景需求仍处于发展期初期。现阶段,除生物识别领域的线下刷脸支付场景和AIoT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场景外,其他细分应用场景普遍处于商业化第一阶段,即由头部企业开始导入使用3D视觉传感器进行各类产品开发,尚未迎来下游行业的规模爆发期。

因此,在此商业化进程的背景下,奥比中光也难免会遭遇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规模相对较小无法覆盖发展期初期的大额股份支付费用和研发费用支出的发展尴尬期。

三年亏逾12亿元,“补血”谋扩张

如前文所提一样,奥比中光当下所面临的发展尴尬期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2.10亿元、5.97亿元、2.59亿元。其中,2020年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7%,下降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终端应用于线下支付的3D视觉传感器需求暂时性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

至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线下支付场景需求逐步恢复,同时服务机器人、智能门锁等细分场景不断渗透发展,奥比中光营业收则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8.39%至1.61亿元。

不过,相对于营收增长的快速恢复,奥比中光的净利润状态就没那么乐观: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录得净亏损分别为0.99亿元、5.01亿元、6.28亿元,累计亏损约12.28亿元。至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又亏了1.27亿元。

(数据来源:奥比中光招股书)

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公司自创业以来持续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强度,并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确认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事实上,如其所言一样,奥比中光的研发投入的确不低: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5亿元、3.70亿元、2.86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54.98%、63.06%、110.68%。

(数据来源:奥比中光招股书)

不过,话虽如此,随着其不断亏损,奥比中光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数据则将变得不那么“好看”: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6亿元、0.77亿元、-2.50亿元。

虽说,该公司在招股书中直言——“货币资金15.22亿元,现金较为充沛”,但若想在这种长期亏损的状态,拿出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项目的17.63亿元资金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1亿元资金,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其此次通过“补血”谋扩张的做法了。

而比起过“补血”谋扩张的做法,目前奥比中光让外界广为关注的一点则是客户集中度及关联交易较高带来的依赖风险。

据了解,报告期内,公司对蚂蚁集团、OPPO等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集中度相对较高,同时蚂蚁集团投资并间接持有公司部分股权,构成关联交易。公司存在大客户集中度及关联交易较高带来的依赖风险。

具体而言,报告期内,公司对蚂蚁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25.95万元、8495.95万元、942.25万元和2642.25万元,占比分别为3.94%、14.23%、3.64%和16.36%;对阿里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37万元、4,041.96万元、4,794.99万元和535.38万元,占比分别为 0.00%、6.77%、18.52%和 3.31%。

而对蚂蚁集团等线下支付细分场景客户的销售占比较高情况,可能给公司经营活动带来下述的潜在市场风险:一方面,目前线下支付仍习惯以二维码为主,如果刷脸支付在线下支付领域的渗透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发展不及预期。另一方面,不能排除蚂蚁集团从第三方进行采购的可能性,从而给公司产品在支付宝线下支付应用市场占有率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另外,还有部分行业人士担忧,一旦奥比中光与蚂蚁解绑后,该公司其他场景商业化还能不能继续跑通,这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来看,虽然“刷脸”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但奥比中光想要做好这一门生意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