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漩涡中的黄其森)
导读:黄其森清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但他的信心正在恢复。他认为,泰禾“开始进入上山路”。
“目前差不多85%的项目已经复工……这一年,金融机构给了一些时间,让我们有这样的空间和余地。但项目只有盖上去才有价值,才能够化解危机。如果停在这里,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复工复产。”近日,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起公司的现状。
当天,黄其森身穿天蓝色Polo衫、深灰色运动裤,心情颇为放松。与一年前相比,黄其森的两鬓多了些白发,但精神状态仍然不错,依旧很健谈。
泰禾陷入债务危机的一年多来,黄其森一直未在公开场合露面。这期间,他一边与金融机构密切沟通,寻求债务展期;一边推动复工复产,并频繁到项目上“督战”。
今年以来,泰禾陆续传出项目复工的消息。但仍有部分债权人未能与泰禾达成一致,这也是万科至今未正式入股的主要原因。去年7月,万科宣布以入股的方式驰援泰禾,但设置了三个先决条件,与债权人达成一致便是其一。
不仅如此,泰禾的一笔公司债“H8泰禾01”近日出现违约,再度带来一丝悲观情绪。
黄其森清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但他的信心开始恢复。今年7月,泰禾的内刊《泰客会》复刊,黄其森发表了题为《泰禾的形势与任务》的署名文章,称泰禾“开始进入上山路”,并展望公司“二次创业”的前景。
黄其森也在思考泰禾的过去,“客观地讲,在我们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管理等方面还是没能跟上。”这种反思源自他的切肤之痛,如今看来似乎不够及时,但对于现阶段的泰禾来说,仍有积极意义。
身陷债务漩涡的黄其森,正在尝试绝地求生。
今年以来,黄其森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项目一线。他前往多个项目现场,一边督促复工复产,一边管控品质。他会针对项目的很多细节提出建议,力求完美交付。
按照泰禾官方的说法,截至今年7月底,泰禾已有数十个项目复工,约为总项目数的85%。
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泰禾的项目一度大范围停工停产。其中虽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但金融机构的挤兑,加之部分股东、合作方萌生退意,令项目的情况迅速恶化,一些业主也采用各种方式施加压力。
其间,有数家房企和机构与黄其森接触,洽谈入股事项,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达成一致。
泰禾与万科的接触始于去年5月,数轮沟通后,万科决定有条件入股泰禾,并很快介入到泰禾与债权人的谈判中。去年下半年,黄其森密集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很多场合都有万科的人士出席。为方便谈判,他一度常驻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酒店中。
到今年上半年,大部分金融机构同意对债务展期,部分机构还给予贷款利率的优惠。随着资金压力的缓解,泰禾的项目也开始陆续复工。
复工并不能立即带来业绩和现金流,近期,泰禾的债务逾期规模仍在增加。但黄其森认为,与一年前相比,泰禾正从债务泥潭中爬出。公司运营也稳定了很多,不再是之前“人心思动、工作不前”的状态。
黄其森认为,“当下的泰禾,正处在从泥潭沼泽奋力抽身的过程当中。”因此,复工复产千万不能松懈。
“债主”们也十分关注泰禾的动向,黄其森经常接到金融机构的电话,对方主要询问项目进展、公司动态,以及他本人的情况。在与记者沟通的过程中,黄其森就起身接了一家金融机构的电话。
泰禾与金融机构的谈判总体顺利。黄其森透露,一些金融机构最初不能接受泰禾提出的条件,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逐渐暴露,这些机构也在降低预期。
但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金融机构未能达成一致,泰禾甚至为此面临一些法律诉讼。黄其森承认,的确是泰禾违约在先,但他也期待金融机构给予理解,从现实出发来解决问题。
针对目前的情况,黄其森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步步走,虽然比较难。”
2017年及之前,泰禾频繁在公开市场拿地,并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快速做大规模,但此后拿地骤停。到2019年,泰禾的债务问题初现端倪,当年曾有机构和企业与黄其森洽谈收购事项,但未果。次年,债务问题显性化,泰禾正式走上引战之路。
在黄其森看来,债务问题的伏笔早已埋下。
“我在2017年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步子迈大了,管理跟不上。”黄其森说,当时泰禾一下子扩张到二十几个城市,人才十分紧缺。而在管理上,当时的泰禾与一些大型房企相比也有差距。
当时,监管层也开始吹风,关注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并要求房企控制杠杆。黄其森也捕捉到了这一信号。
黄其森说,泰禾从2018年开始作出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停止拿地,并从海南等区域退出;2.退出环京区域;3.退出投资回报周期长的旧改项目。当时,泰禾还“精兵简政”,用黄其森的话说,“实际上已经是在撤退了”。
为了降杠杆,2018年和2019年,泰禾还偿还了千亿规模的债务。“如果这笔债务没有还掉,泰禾今天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但这仍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泰禾旗下的部分项目销售未达预期,无法带来足够的现金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销售进一步受到影响,并成为债务问题爆发的导火索。
业界将泰禾的症结归为“快速扩张中的管理失控”。在与记者的沟通中,黄其森也多次提到“管理”字眼,这显然成为他的切肤之痛。前些年,泰禾曾高薪聘请了一批职业经理人,但一些职业经理人在项目获取上出现错判,导致项目停滞,资金使用效率也被拉低。高薪养廉的初衷未能实现,泰禾的管理模式也仍然粗放,这令黄其森颇为失望。
一个细节在于,泰禾的项目施工方较为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在复工复产中,公司花了大量精力与不同的施工方沟通,最终才促成现有的复工局面。
如今,很多高级职业经理人已经离开泰禾,黄其森以前所未有的投入程度亲自抓管理。去年末以来,黄其森对人员、项目进行“瘦身”。在当前的“二次创业”中,他不仅直接把控战略、运营、产品等各个环节,还将集团—区域—项目的“三级管控”转为集团—城市公司的“二级管控”。
让黄其森欣慰的是,在泰禾最困难的这一年,高管团队保持稳定,从而有利于困难的解决。
黄其森的管控措施初显成效。今年上半年,泰禾的亏损额度比上年同期明显收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各类费用和固定成本进行严格管控”。
“二次创业”是黄其森在今年年初提出的,目的不仅在于鼓舞士气,还包含了他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战略性构想。
目前,项目复工情况向好的方面发展,万科也正在帮助泰禾做管理的提升,公司正渐渐稳住局面。按照黄其森的想法,在逐渐盘活后,泰禾将放弃一部分项目,并逐步将战线收缩。
“我们最后大概会退到不到10个城市,北上广深及南京、苏州、杭州,还有我的老家——福州和厦门。”黄其森说,在产品定位上,未来泰禾主要做“高端精品”;在规模上,“300亿到500亿就够了”。
黄其森的逻辑是,“中国有4亿中产(阶层),未来改善型需求的空间很大。”
按照这一规划,泰禾将被打造成一家专做高端产品的“小而美”的房企,专攻“高端改善”的细分市场。
考虑到当下的现状,这一构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但黄其森认为,“泰禾有这个基因”,这主要来自多年的产品匠心。近年来,泰禾以“院子系”产品为主打,在多个城市复制。黄其森认为,泰禾引领了房地产业的中式产品风潮,物业服务水平也首屈一指,这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按照黄其森的说法,泰禾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有超过3000亿货值的土地储备,“土地款基本上都付清了”。这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东山再起并非易事。除了尚未落定的债权人谈判,此次危机对泰禾品牌价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危机过后,客户的认可度难免会打折扣。
为此,黄其森要求在交房时,泰禾的产品和服务都能超出业主的预期,从而弥补债务危机造成的口碑损失。同时,泰禾也开始对产品进行梳理,并重新选择施工企业,力求在告别高周转和高杠杆后,对产品的打造更加精细。
好在一些开始复销的项目已经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北京、福州的项目。据泰禾内刊披露,北京金府大院近期还出现一个家族一次购买四套的案例。这些消息都在提振黄其森的信心。
实际上,对于深陷被动的黄其森来说,打造产品,是他能主动掌控的少数事情之一,也是泰禾能否“翻身”的重要抓手。
最近,黄其森经常带着设计团队、营销团队、品牌团队开会,“一套户型一套户型地过”,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经常开会到半夜两三点。黄其森觉得,现在虽然很辛苦,但与公司最困难时相比,已经好很多了。
这一次,漩涡中的黄其森能创造奇迹吗?
(作者:张敏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