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5月央行扩表4601亿,释放了什么信号?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5月央行扩表4601亿,释放了什么信号?)

央行是现代货币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所有货币和信用的创造根源都在于央行。而市场关心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因此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备受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央行总资产为38.7万亿,相比上月扩张4601亿。分析来看,5月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主要因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扩张。

这对市场又意味着什么?

再贷款投放推动扩表

央行资产端主要包括外汇占款、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等项目。其中,资产端变动最大的项目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当月增加约4700亿。

顾名思义,“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表示央行将钱借给银行后,形成对银行的债权。该项目主要由逆回购、MLF、PSL、SLF、TMLF、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形成。

分拆来看,5月MLF余额不变,而PSL、SLF等余额减少,市场推测该科目变化主要因为5月央行有大规模的再贷款投放。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面临5月的缴税高峰,央行可能一次性开展抗疫再贷款再贴现到期续作,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也不排除央行追加投放额度的可能。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与正常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央行5月并没有开展大额的公开市场投放。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释义、政策表述和数据侧面验证,推断央行可能的操作是再贷款和再贴现。

在中国央行的资产端,外汇占款仍是占比最大的科目。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外汇项目,记载了其获得外汇资产的历史成本,即为了购买外币而投放的人民币(外汇占款)。

数据显示,6月末央行外汇占款余额为21.2万亿,约占央行总资产的六成,6月该科目增加212亿。

“外汇流入后,居民或机构向商业银行申请结汇,此时如果商业银行并未向央行结汇,则这笔款项并不会计入央行外汇占款,也就是说央行没有因为外汇流入投放基础货币。”孙彬彬表示,“5月央行外汇占款仅增加213亿元,与超储变化规模相差较远,因此仅从5月来看外汇占款变动并不是影响超储的主要因素。”

超储率上升

外汇占款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都是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二者的变化也带来了基础货币的变化。数据显示,5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32万亿,相比上月增加2019亿。

从构成来看,基础货币增多主要是由银行准备金增长拉动:5月银行存款准备金余额环比增加4400多亿元,增速升至2.66%,触及2018年7月以来的高位水平。其中,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

谢亚轩测算称,预计五月超额准备金环比增加6%,相较于4月测算值1.3%,5月测算超储率小幅回升至1.4%。

谢亚轩认为,5月基础货币的增多与超储率的反弹反映出央行投放对财政“抽水效应”的对冲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5月通常因缴税而出现基础货币的年内低点。今年前四个月,因地方债融资进程整体滞后,后期发债压力加大,5月基础货币回笼压力普遍预计将更加明显。但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到期集中投放的方式及时补充市场流动性,使市场产生了超出预期的“淡季不淡”现象。

负债端看,政府存款余额4.7万亿元,环比增加3485亿元,对银行间流动性构成不利影响。从结构来看,财政收支顺差与地方债务融资规模增加使得“政府存款”余额增多。

其中,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万亿,财政收支实现差额1289亿元。债务融资方面,地方债发行规模继续增多,专项债增幅明显。5月地方政府债务融资8753亿元,较前值增加近1000亿元。

“由于今年地方债务发行进度整体滞后,下半年政府发债仍然会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但流动性松紧还是取决于央行。只要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对冲财政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状况就不会出现趋势性变化。”谢亚轩称。

(作者:杨志锦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