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产品升级趋势明显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1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产品升级趋势明显【组图】)

电线电缆的发展史起步比较晚,第一家电缆厂——昆明电线电缆厂(1938年建厂),1939年7月1日正式投产。2011年中国电线电缆产业规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电线电缆行业第一大市场。随后,随着我国电线电缆市场快速发展,行业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但随着大量电线电缆企业的建立,我国的中低端线缆产能面临着过剩的局面。

电线电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主要上市公司有亨通光电(600487)、中天科技(600522)、宝胜股份(600973)、远东股份(600869)等。

本文核心数据:电线电缆细分市场份额、电力电缆产量、通信电缆产量、电线电缆行业销售规模、电线电缆行业需求规模预测。

1、制造业逐渐回暖 线缆行业再起航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力、石油、化工、城市轨道交通、汽车以及造船等行业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电网改造加快、特高压工程相继投入建设,以及全球电线电缆产品向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壮大,电线电缆制造业已经成为电工电器行业二十余个细分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比重。

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扩张有所放缓,2015-2020年我国电线电缆销售收入总体呈波动变化的趋势。由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疲软和制造业去产能的影响,电线电缆行业一度出现规模下滑,并在2018年达到低谷,达到0.99万亿元。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等投资的加快,电线电缆行业开始缓慢复苏。2020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5.02%。

2、电线电缆细分市场 电力线缆仍处首位

在电线电缆细分市场方面,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市场需求处于前列。2018年电力电缆市场规模占比为36%,电气装备电缆占比为20%,裸电线为和绕线组合计31%。由于我国2019年与2020年对于海上风电装机进行补贴,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崛起,轨道交通等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在需求端有了较大的增长。

前瞻初步预估,2020年电力电缆约占总电线电缆规模的39%,电气装备约占总规模的22%,裸电线和绕线组合计占总规模的28%,通信电缆较2018年下滑1个百分点,占比为8%。

3、电力线缆产量维稳 通信线缆持续走低

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电力电缆总产量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在经历2017-2018年连续两年产量规模下滑之后,2019年,我国电力电缆总产量规模有所回升,整体规模达到5141万千米,同比增长13.44%。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增速放缓,整体规模达到5243万千米,同比增长1.98%。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走势。除了2014年和2017年产量规模短暂回升,2011-2020年均呈现下降态势。2020年,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产量整体规模达到2522万千米,同比下降2.36%。

4、中低端产能过剩 高端市场有待开发

我国线缆产业虽然具有很高的生产能力,但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供需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企业主要生产低附加值的中低压线缆,其生产能力已出现过剩,过剩产能超50%,从而也导致了行业内企业设备平均利用率非常低,仅为在30%-40%;然而我国高端产品领域供给能力不足,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航空航天、核电、高压电缆超净电缆料等高端产品。

据悉,我国的核电电缆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被法国电缆巨头耐克森所持有;我国的船用电缆有50%的份额被耐克森持有,给我国的线缆企业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

产能过剩、中小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极低、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科技研发投入少等特点,尤其是作为电线电缆大国而非强国的现状,使得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受阻,是电线电缆行业内企业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5、基础设施建设再加速 线缆行业未来可期

在国家层面,国家给予“新基建”等重点战略的政策以及资金扶持。在“十四五”纲要中,提到了优化国内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建设智慧电网和超远距离电力输送网。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73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9000亿元。国家电网承诺,在“十四五”期间预计发展总投入5795亿元,同比增加226亿元,其中电网投资4730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

根据国家对电线电缆主要应用领域-电力(新能源、智慧电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规划来看,未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前景向好,行业产品升级趋势明显。预计到2026年行业需求规模有望达到1.8万亿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