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20家企业IPO新年被按“终止键” 现场检查难度提升成“拦路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满乐 2021-02-01 20:4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家企业IPO新年被按“终止键” 现场检查难度提升成“拦路虎”)

2021年年初至今的一个月内,A股IPO市场已出现了20起排队企业“终止审查”或“终止注册”的情况。

2021年初,IPO审核监管风向骤然从严。

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的一个月内,A股IPO市场即出现了20起排队企业“终止审查”或“终止注册”的情况。相比之下,2020年4季度同类企业家数为47家,而2020年前三季度仅有30家企业IPO进度被终止。

从终止的原因来看,多是发行人主动撤销上市申报材料,这也让市场明显“嗅到”IPO审核趋严的气息。“感受到过审存在压力,企业才会主动撤材料。”有北京地区中小券商投行人员表示。

IPO从严的风向不仅仅止于此。

1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将这一原先停留在窗口指导中的监管手段落在纸面上。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监管层对于科创属性的认定也有趋严的倾向。

2021年,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下的A股IPO市场或还存在变数。

现场检查“武器”到位

“近期IPO终止审查的情况更常见,从数据看比去年年末终止的频率还要高。”有北京地区资深投行人士称。

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共有62家企业首发上会,其中55家获审通过,另有2家企业暂缓表决、2家未通过、1家取消审核,整体过会率接近89%。而2020年4季度共有235家企业首发上会,过会率为95%。而2020年IPO市场整体过会率也在95%左右。

但对于过会率的降低,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尚在波动范围内,“市场还未出现此前IPO审核趋严时‘六过一’、‘五过一’的情况,只是短期内个别存在问题的企业被否。从这点看,IPO审核标准未发生实质变化”。

而在监管层对IPO企业的审核态度上,业内人士则多反馈监管层态度的收紧自去年10月前后就已开始。

“标准虽然没变,但标准执行的尺度已经从严。”上述中小券商投行人员认为,IPO现场检查成为监管收紧审核尺度的主要手段。

此前就有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交易所往往会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缓解排队企业过于集中或过多的问题,因为现场检查的时间不列入6个月的审核期。主要会针对卡着申报条件上市的企业以及交易所觉得存在潜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去年10月以来,也许是为了管控IPO节奏,交易所层面加大了现场检查的频次和力度。这导致存在问题的企业在接受检查后,被迫主动撤销申报材料,有些企业则是刚接到现场检查通知就撤材料了。” 上述中小券商投行人员称。

而现场检查这一“利器”在今年初更得到了升级。1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将这一原先停留在窗口指导中的监管手段落在纸面上。

事实上,2020年10月底,证监会就《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时间点,正发生在监管层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之后。

对比征求意见稿和正式文件就能发现,现场检查的手段在正式文件里更丰富了。之前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调流水、检查生产经营场所等,就是过去窗口指导下现场检查的常规项目。”另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保荐人员指出,而新规发布后的现场检查制度,还包括了检查发行人工商资料、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并对中介机构工作底稿现场取证。“在去年现场检查频率提升后,检查的强度也随规则落地提升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于接到现场检查十个工作日内撤回IPO申请的企业不再进行检查。但当该企业撤回申请后十二个月内再次申请IPO时,则会被直接列为检查对象。

我们现在是要求发现了企业的问题就会主动撤材料,尽量不去碰现场检查的‘霉头’。虽然说抽到现场检查再撤材料就没事了,但等于未来再想IPO都会被监管盯上。”上述北京地区中小券商投行人员表示,这一新规也或将导致拟IPO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终止审查的情况更为常见。

科创隐性门槛或将收紧

除现场检查的“利剑”高悬之外,科创板的门槛或也将收紧。

“证监会方面对科创板的企业质量也有所不满。从最近监管层的表述看,未来对科创属性的认定标准将进一步加强。”上述资深投行人士称。

投行人士何南野称,科创板注册制实施至今,企业资质确实出现了下滑,后续审核中出现问题被窗口指导撤回或主动撤回的企业会越来越多,终止审核企业增多或成为常态化的现象。“现在大券商都挑项目,因为项目质量越来越层次不齐了。”

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终止审核或注册的20家企业中,就有10家来自科创板待审企业,其余6家来自创业板,2家来自主板,1家来自中小板。

2020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通过“研发投入金额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发明专利”、“营业收入或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项常规指标和其余5项例外条款,来认定申报IPO企业的科创属性。

但近日,证监会在2021年系统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也要求“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

目前科创板审核还没什么变化,但未来要突出硬科技,预计2021年科创板会在科创属性的认定上开始出现隐性门槛,这样将导致板块过会率走低,主动撤材料的企业增多。”上述资深投行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真正能担起“硬科技”概念的企业仍是少数,在前期科创板吸纳了部分优质公司后,后续科创属性认定更为严格后,增量企业能否跟上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A股市场共有396家企业实现IPO,其中科创板就承载了145家企业,占比近37%。从融资规模的角度,科创板IPO项目融资金额达到130亿元,更是占到A股市场总融资规模的49.42%。

“从目前的情况来猜测,2021年科创板应该不会有这么好的IPO成绩了。”该资深投行人士称。

不过对于科创属性的认定,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认为应该交由市场来判断。

他指出,近期在科创板上市部分公司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作硬科技,但市场买账。”其实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哪个算硬科技呢?”王骥跃认为,应该允许企业对科创属性进行包装,再由完善的信披去揭开这层包装,一切暴露于阳光下,企业的价值交由市场判断。

(作者:满乐 编辑:巫燕玲)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