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分评价在即 券商新三板业务自提内核标准)
新三板市场正迎来一个政策密集出台的季节。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预计新三板分层机制于5月份开始正式实施。在此之前,4月1日,对主办券商“划分等级”的执业质量评价制度就将先行。而2月份以来,股转系统频频抡起监管大棒,违规券商被密集“点名”。
截至3月11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已达5990家,体量直奔6000大关。在新三板市场快速壮大过程中,对挂牌公司分层次差异化监管、对中介机构进多方面、多样化监管势在必行。
距新三板分层落地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市场密切期待引入分层能提升市场活跃度,引领新三板进入2.0时代。在“大棒+萝卜”的监管引导下,新三板券商们也开始对自身的新三板业务重新审视和进行调整。“如果说2015年是开创年,2016年肯定是一个监管年。”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员张晓东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现在新三板的业务越来越难做了。”多家券商在券商执业质量“打分”制度实施之前,都纷纷提高自己的内核标准,从严把控挂牌项目。未来新三板挂牌、做市等业务量与质的博弈,是券商们需要平衡的问题。
内核标准悄然提高
“我们内部在提高对拟挂牌公司的门槛标准。”一家南方小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员向记者透露,“2015年底内部口头上就要求收入达到2000万、净利润达到500万的项目才会接,现在这一标准还将趋严。虽然挂牌的费用足够养团队了,但是现在看来后面的督导等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导致该券商做出上述调整的,是即将实施的一套“评级打分”制度。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快马加鞭地冲向6000新平台,与此同时,股转系统在监管中发现,主办券商执业中出现大量未明确违反规则但执业质量低下的行为。股转系统决定在实施自律监管措施之外,采用更为温和、覆盖面更广的监管手段,即执业质量评价制度。
1月29日,股转系统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将对主办券商实施负面管理清单,列出推荐挂牌负面行为、挂牌后督导负面行为、交易管理负面行为、综合管理负面行为。年度评价中将根据评价点值高低,将主办券商分为四档,将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日常监管、实施差异化制度安排以及对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体系。该办法将自4月1日起正式施行。
3月初,股转系统在关于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培训会上强调,上述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制度,推荐数量作为加分项已经淡化,推荐有融资、有并购重组、有交易的有行为挂牌公司,已成为鼓励。
一家券商负责新三板业务的张学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今年股转系统的基调以风控为主,通过保证质量来控制风险,所以挂牌速度不会像去年那样大幅增长。”
新三板市场的狂飙始于2015年。数据显示,2014年末,新三板挂牌数量只有1572家,2015年末时挂牌数量猛增至5129家。截至2016年3月1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共计5990家,总股本为3557.84亿股。股转系统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新增挂牌公司494家,对比2015年12月的744家骤减1/3;含春节假期的2月份新增挂牌公司较1月份减半至203家;3月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新增挂牌企业分别为72家和112家。
目前看,新三板公司挂牌速度有所下降,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券商的内核标准在提高。“去年,项目的挂牌标准,其中之一是年净利润在300万左右,评分体系推出之后,我们内部在讨论加强立项指标,最新标准这月底应该能定下来。”张晓东在一家券商北京分公司的新三板业务部门任职,这家券商对拟挂牌企业的把控分项目组、内核、股转系统三步走,目前已通过内核的企业没有挂不上新三板的,而现在内核的标准还将进一步提高,对公开转让说明书、尽职调查报告等材料的严谨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在执业质量评价制度落地之后,很多靠人为把握的尺度,将被框在一个很清晰的规章里。届时,券商申报主体不符合挂牌条件仍予以推荐申报、频繁进入做市报价豁免期、提交的材料错误导致全国股转公司出具的限售或解除限售的登记函在发函后重新出函等行为,都要被股转系统扣分。
张晓东认为,更为严格的监管首先将增加券商内核的成本,质量控制部审核材料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同时也增加项目组成员的工作量,对撰写材料态度更严谨,不能犯低级错误,对同一问题不能反馈三次以上。“在评分规则下,新三板对挂牌企业材料要求可以和IPO项目相提并论,材料的严谨性和规范度丝毫不亚于后者,毕竟IPO项目体量比较大,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而现在新三板投资资源比较少,尽职调查时间也比较短。”其表示。
市场情绪回归理性
3月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新三板分层细则5月份将正式出台。去年底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出来至今,市场对新三板的期待有增无减。不过当前,挂牌企业紧锣密鼓冲刺创新层的狂热情绪已经逐渐趋于理性。
一方面,“打分评价”等监管趋严之下,主办券商对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企业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方面,一些不能被评为新三板“三好生”的企业也选择静观市场变化。
江苏一家拥有上亿规模的创投公司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细则推出时间的敲定短期内不会“激起太多水花”,等创新板分层真正落定之后才会带来一些具体影响。目前,从各种交易数据看,新三板的市场活跃度还是比较低迷。3月第二周新三板成交相较前一周有所回暖,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市场整体成交量及成交额分别为5.56亿股和29.28亿元。2、3月份新三板做市转让成交量每日在几千万股,相比1月份和去年12月份有明显回落。
王先生透露,新三板中介费随行就市地变化,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还有每年的管理费都上去了。去年年中江苏一带的价格在150万上下浮动,去年底高的时候都到了180万甚至200万,对企业来说挂牌成本更高。而且新三板分层细则将企业分为A、B两个梯队,打击了一部分只能上B梯队企业的积极性,有的企业就选择“等一等”。最近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企业就想去上海战略新兴产业板。
王先生称,其接触到的一些中小企业,对新三板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企业一听战略新兴产业板在上交所,还是更青睐上海的选项。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也较为自负,只奔着创业板和中小板,需要时间把这种观念扭转过来。目前,王先生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产品、管理团队和财务报表三个维度来考察企业。“参照已挂牌的企业或者在A股上市的类似企业,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营业额过千万,净利润增长每年20%-30%的区间,毛利率不低于50%,净利率不低于25%。”
对券商来说,新三板分层细则的落地比市场预期的要快一些,从去年开始的激进的跑马圈地扩张运动也变得更为审慎。张晓东表示,去年可上可不上的一些不完全合规的项目,今年是一定上不了了。另一方面,券商对优质标的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万得资讯显示,主办券商挂牌统计共有85家。“实践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券商在争夺新三板挂牌企业。”张晓东表示,去年我们在帮助企业挂牌时发现,门槛会比想象中的要高一些。“想挂牌的企业比较多,但是达到要求的比预期少。我们碰到的一些项目,背后至少有两三家券商。”一位在福建的新三板挂牌业务人员更是表示,在地方上,券商对优质标的的抢夺更为严重,甚至出现过六七家券商在争抢同一家企业的情况。
分层细则落地预期加快短期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投资策略。张晓东表示,“现在还是跑马圈地的过程,新三板挂牌有5000多家,但是我们的份额只在1%左右。我们不会只注重能上创新层的企业,对企业挂牌以及挂牌前期的培育工作也会是重点。当前目标还是扩大市场份额,今年增加到100家,北京分公司15家左右,手中有了资源游戏才能玩得起来。今年的目标不是盈利,只有先把市场抢占下来,后续的业务包括并购、重组、定增才能赚钱。”
在王先生看来,新三板是注册制的试水,市场问题交由市场解决是大趋势,市场各方对新三板寄予厚望。盛景网联集团董事长彭志强认为,股转系统对即将推行的创新层企业将会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他希望未来会有公募基金进场,或以此为基础,逐步增加做市商的数量,投资者门槛短时间之内能有一定下降空间,但是不可能降到非常低。“新三板还是一个一级半市场,需要的是相对专业的门槛,挂牌低门槛,如果投资者门槛也很低的话,那新三板就会成为风险很高的一个市场。”
据股转公司估计,截至去年底,约有五六百家挂牌公司满足创新层标准。张学认为,股转公司关于创新层的三个标准有一些是很好人为操作的,比如最近3个月日均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去年年底虽然有一些企业股东人数、做市规模大幅提高,但是其本身资质并没有大的提高,这种情况是股转系统不想看到的。他们的本意是用一批起带动作用的优质企业来盘活整个市场。从市场反馈的声音来看,股转系统有可能在标准一和标准三的基础上提高要求。(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晓东”、“张学”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