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权证价格大幅偏离理论价格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从理论上看,权证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由于时间价值应为正,因此权证价格至少应该高于权证的内在价值。但我国很多权证长期出现折价现象,即权证的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
通常我们以BS公式作为权证理论价格的参考值。根据BS公式,引伸波幅(将权证的市场价格代入BS公式反推所得的波动率)理论上应该是正股在权证的未来存续期内波动率的市场预期。一般而言,股票波动率在60%以上已经比较高了,但我国多只权证的引伸波幅常常在100%,甚至200%以上,这明显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波幅范围。那么,权证价格大幅偏离理论价格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国权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平衡。供求矛盾导致了一些权证品种在市场上被追捧,另一些权证则备受冷落。新上市的认购证,特别是一些流通盘较小的品种,更容易受到资金的追捧,致使市场价格大幅偏离理论价格。与此相反,一些上市时间较久、价内程度较高、绝对价格亦较高的认购证,则吸引力大为减弱,致使折价现象经常发生。
其次,卖空机制不健全。权证的理论价格是建立在市场没有卖空限制的基础之上的,意即无论是在正股市场或在权证市场,卖空都是允许的。一旦权证的市场价格大幅偏离理论价格,投资者就可以构造适当的权证+正股的投资组合套利,实现无风险利润,同时推动权证价格向理论价格回归,消弥套利空间。例如,拿认购证来说,如果上市过程中出现了大幅折价的现象,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卖空正股,买入权证且持有至到期日,来获得无风险收益。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正股市场无法做空,权证市场同样也缺乏完善的做空机制,导致当权证价格大幅偏离理论价格时,投资者一样无可奈何。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虽然受到诸多条件限制,致使权证的现实价格与理论价格经常大幅偏离,但权证是有一定的剩余期限的,到期时权证价格一定会向其内在价值回归,这是不变的铁律。因此,如果临近到期时权证的引伸波幅仍然过高,将意味着投资权证的风险较大,投资者应三思而行;反之,若临近到期时仍大幅折价,则意味着权证投资风险较小,买正股不如买权证更为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