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全球经济"火车头"减速 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宇 2008-01-30 07:5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次贷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危机演变,正引起越来越多人士的担忧。“现在全世界每天都在关注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一位美资投行高管感叹说。
  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美国衰退将可能引发其进口需求下降,加上欧亚金融机构次贷损失拨备增加,以及美股暴挫拖累全球股市,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在加剧。
  衰退阴影笼罩美国经济
  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放缓。美国去年新屋动工数量下降24.8%,创下1981年来的最大降幅;去年12月份,美国商品零售额下跌0.4%,失业率由原来的4.7%升至5%,非农业新增职位仅1.8万个,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低。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两个或以上季度出现GDP负增长才称之为经济衰退。专家认为,美国目前已处于衰退边缘,而最终衰退与否,还取决于当地楼市状况以及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情况。
  从楼市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美国联邦房地产业监测会办公室编制的房屋价格指数显示,美国楼价2007年初见顶回落,至今已下跌6%左右。与此同时,兴旺了多年的英国房地产市场亦在最近显著疲软。分析人士认为,英美楼市的同时调整将进一步削弱人们的投资置业信心,加重市场看淡楼市的情绪。
  瑞银美国经济研究部预计,美国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这意味着该行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其对美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也由原2.1%大幅调低至0.8%。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亦表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第三季持平,第四季才会反弹,全年经济增速约为1%。
  不过,国际大行的看法并非都很悲观。雷曼兄弟董事总经理兼美国首席经济师Ethan Harris表示,目前美国经济并未步入衰退,在美联储减息后,美国经济年内衰退的概率已降低至35%。“伯南克采取的减息举措将可舒缓目前金融市场的压力,也有助于减轻当地经济增长急速放缓所带来的问题。”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部主席李晶指出,虽然美国经济在放缓,但不意味着已陷入衰退。她认为,美国政府最近的救市方案是否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次贷问题才是关键所在,在这些措施成效浮现之前,断定美国经济衰退还言之过早。
  亚洲能否“脱钩”美国疲软
  美国经济将步入衰退的担忧给今年全球经济走势罩上了一层阴影。不过,亚洲经济仍被相对看好,一些分析家认为,亚洲内需增长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国衰退对其出口的影响。
  “美国经济衰退加上欧洲经济同时放缓,对亚洲GDP的影响预计只有0.5%至1%。”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策略研究部主管Malcolm Wood说。而瑞银在大幅调低今年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仍预期中国经济今年会有9.9%的增长。李晶认为,中国出口在次贷风暴中受到的影响有限,强健的基建和内需会继续支撑中国经济稳步增长。
  不过,长江商学院金融中心主任曹辉宁认为,如果美国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很难“脱钩”。他指出,中国最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因素是出口,而美国又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反观内需,由于医疗、养老、失业等各方面保险措施尚不健全,居民的资金还大量沉淀在银行,抑制了消费的快速增长。
  对于蓬勃的亚洲区内贸易是否能够支撑亚洲经济,花旗集团亚太经济与市场分析部主管黄益平并不乐观:“目前亚洲区内贸易大部分是中间产品的贸易,80%的最终产品仍然是出口到亚洲区以外。如果对80%的最终产品的需求疲软,今天看起来非常兴旺的中间产品区内贸易,一夜之间可能大幅萎缩。”
  美息下调牵动中国
  引人关注的是,美国为刺激经济与楼市而大幅减息的举动也牵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神经。
  美国大幅减息将导致美元维持跌势,中国出口型企业将受到负面影响。同时,美元贬值将导致以美元标价的油价居高难下,最终推动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中国的生产成本。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支持中国牛市的企业盈利增长将受到影响。
  近来,中国内地接连推出加息、公开市场操作、信贷规模控制等紧缩措施,加上外围形势急剧逆转,中国的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明显冷却。截至昨日,上证指数已较去年高点下调28%。中银香港高级经济学家谢国樑认为,面对国际市场动荡局势,未来中国内地在实施紧缩经济政策的同时,需留意股市楼市大幅下滑、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
  王庆预计,考虑到美国上周大幅减息,中国内地上半年将不会加息。而一旦有必要,内地可能会放松现有调控措施,甚至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
  但香港资深财经评论员曹仁超认为,由于美国减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未来全球资金将进一步流入中国,使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局面进一步恶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