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A股市场的泡沫化不可回避。市场长期走牛的趋势也并不能掩饰目前市场出现的一些隐忧。积极地面对泡沫与谨慎地对待阶段性的风险,已成为投资者需要正视的重要问题。
无可回避的泡沫化生存
中国人寿A股比H股溢价84.6%,而中国银行的这一数值也达到26.4%。这与所谓"定价权"问题没什么关系。不言而喻,这只是A 股市场投资热情不断膨胀的结果而已。
东方证券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07年,A股泡沫化难以避免。"这已经成为不少业内机构的共识。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强化,海外庞大的资金正通过种种途径流入A股市场。同时,身处风口浪尖的房地产行业正感受到调控政策的阵阵寒意,这将进一步驱使更多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加速向股市转移。此外,明显偏低的存款利率和不合理的利息税也在刺激公众纷纷投身从银行到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大搬家"。
当尘封多年的交易账户开始启用的时候,当一些投资者买了基金却还咨询利率几何的时候,任何一个业内人士若以常识来判断,都会觉得当前市场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不过,存在的就是有理的。市场确实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泡沫,但讨论泡沫多大、怎样的估值才是合理的,似乎已无必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流动性泛滥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股票市场就会始终是资金发泄热情的场所。而从目前情形来看,至少两年内维持现状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短期或会震荡加剧
尽管市场的泡沫化已成趋势,但市场的参与者适应泡沫化生存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在大盘不断向上迈进的过程中,股指出现阶段性的大幅震荡在所难免。盘面显示,震荡加剧的风险确实在加大:
首先,从去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至如今3000点近在咫尺,仅有短短45天,而且,单日涨幅数次超过100点。尽管未来股指单日内一两百点的上涨(当然也包括下跌)可能会成为常态,但大多数投资者还不适应如此"过山车式"的走势。有市场人士认为,出于落袋为安的考虑,不少投资者会考虑在股指突破3000点之后采取策略性减仓,这无疑会在短期内制约市场的表现。
其次,一些板块与个股在大幅涨升之后仍面临基本面的考验。以房地产股为例,尽管近几日顽强企稳回攻的态势表明其在机构眼中的核心地位,但对未来更严厉调控政策出台的预期,仍令投资者对其心存疑虑。还有一些提前炒作今明两年增长预期的公司,其并不亮丽的2006年年报难免会使其短期走势显得疲软。从周二暴跌的张裕、山西汾酒、第一食品,再到昨日领跌的小商品城、重庆啤酒、新安股份、新天国际,我们都不难发现机构投资者阶段性减仓的迹象。
稳健为上
作为基金云集的绩优蓝筹股,小商品城却成为昨日A股市场唯一跌停的股票。剖析该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前不少蓝筹股的境况。
小商品城跌停并不是因为公司基本面发生了不利变化,而是因为预期的利好落空了。考虑到小商品城拥有的国际性商誉与强劲的竞争力,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它未来的良好前景和股价的重新走强。事实上,面对其股价的跌停,一位分析师依然维持"增持"评级。
市场上众多被强烈看好的蓝筹股,也像小商品城一样,利好预期被显著放大,而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则较少被提及。那此被炒作资产注入题材的公司,集团层面的重组刚刚完成,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远未提上议事日程,或许未来还有变数,但其市场估值已经因此有了"合理"的提升;又如原本以出口为主的公司,如今计划拓展国内市场,虽然效果还远未显现,但估值却有了明显反应。
长远来看,上述公司或许不会让投资者失望,但由于目前股价已透支了未来预期,基本面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动投资者的敏感心态。
总体来看,考虑到近期市场大幅震荡可能性加大,投资者有必要适当回避那些故事讲得太圆满、股价炒得过高的公司。在年报披露密集期来临前,挑选一些业绩增长预期较为明朗,而股价相对合理的股票不失为妥当的对策。
□ 张翔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