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张胜男
今日,工行的第一款境外理财产品正式推出,此前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QDII的“第一炮”;然而三天之前,中行就抢先鸣了“第一枪”:上周五(7月28日)中行的国内首款资产管理类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开始发售。
据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称,中行推出的国内首款资产管理类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产品设计为开放式,从7月28日开始进行产品募集。其中,7月28日至8月9日接受机构投资者认购预约,8月10日至9月8日面向所有投资者办理具体认购业务。在认购期结束后,管理人将择机开放申购及赎回。同时,由于购汇额度限制,认购期将设上限为200亿元人民币。
倍受众多机构瞩目的QDII梦想终于步入“试运行期”,速度之快让人欣喜。
渤海证券分析师田辉认为,QDII的快速起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抑制当前国内资本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下,资金流动性过剩,将国内资金分流到海外市场也是缓解国内压力的一种办法。
先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三大类金融机构获得QDII“资格认证”,然后是首批7家商业银行获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认证”,直到日前国家外汇局核定了首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QDII“探路者号”才算真正起锚。
2004年的时候就曾经有对QDII的大量猜测,但因为时机不成熟、产品设计不完善等因素最终未能获得监管层的通过。而现在,银、证、保三类机构都已获得资格,至于谁抢先、谁领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2004年千呼万唤都未出来的QDII为什么今年能够如此迅速的“水到渠成”?
2006年上半年信贷增速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过高,资金流动性过剩……这些成为困扰中国宏观经济的首要难题。据我报数据中心统计,恢复IPO之后的两个月内,13只新股发行,其中7只上市,共发行103.2亿股,募集资金411.7亿元。据此,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新股发行正以每月200亿的速度吸纳资金;同时保险资金、QFII、海外游资等大量资金也在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诱惑下大量投入国内资本市场。
一次加息,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从银行信贷的角度紧缩银根。然而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非都来自于银行,因此抑制流动性的办法也并非仅此一种。
日前,国家外汇局核定了首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其中,中行为25亿美元,工行为20亿美元,东亚银行为3亿美元。此外,外汇局已受理建行、交行等银行的购汇额度申请。与此同时,一些创新试点券商、保险公司也开展了QDII产品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