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300433.SZ)在2024年营利双增的背后尚存隐忧。
证券之星注意到,虽然公司一直在发展智能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来降低对苹果的依赖,但非消费电子板块的业务尚难撑起大旗,公司“去苹果化”成效尚不显著。同时,在消费电子与汽车业务毛利率双双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毛利率创上市以来新低。
目前,公司赴港IPO迎来新进展,但其募资必要性引疑。一方面,公司账面资金较为充裕;另一方面,公司此前A股定增募资不仅多次变更资金用途,导致补流金额突破监管的红线,引发市场质疑。
Q4增收不增利,大客户依赖症未解
公开资料显示,蓝思科技主要从事玻璃、蓝宝石、陶瓷等外观结构及功能组件的生产、配套与组装,其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汽车与座舱等领域。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实现营利双增。不过,公司在Q4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公司在该季度的收入为236.69亿元,同比增长14.44%;归母净利润为12.53亿元,同比下滑8.67%。
拆分各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随着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公司的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为577.5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2.63%。其中,以组装为主的湘潭蓝思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42%。
证券之星注意到,消费电子板块收入增长的背后尚存隐忧。
一方面,由于公司组装业务的毛利率较低,且该业务在Q4快速放量,随着组装业务收入占比的不断提升,公司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的整体毛利率小幅下滑,该业务在2024年的销售毛利率为15.11%,同比下滑了0.5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作为果链成员之一,蓝思科技自2006年进入玻璃盖板核心供应商行列以来,便与苹果深度绑定,同时其对苹果单一客户的依赖也备受市场诟病。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15-2023年,蓝思科技对第一大客户苹果公司销售额从83亿元增至315亿元,在公司营收占比始终在50%以上。
2024年年报显示,蓝思科技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金额达345.66亿元,占总营收49.5%,贡献近半业绩。虽然公司未披露客户具体信息,但结合过往数据,市场普遍认为其第一大客户仍是苹果。这也意味着公司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苹果的依赖。
新业务难挑大梁,毛利率创新低
证券之星注意到,为了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公司正在向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等领域发展。
据了解,公司于2015年便布局汽车业务,目前公司围绕智能座舱,研发、生产中控屏、仪表盘、显示屏、B柱、C柱、充电桩等模组,与超过30家智能汽车客户建立合作。
结合业绩来看,智能汽车及座舱类业务虽是蓝思科技的第二大板块,但营收占比并不高。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35亿元,占营收的比重由2023年9.17%下滑至2024年的8.49%。
同时,公司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出现下滑,同比下滑了5.29个百分点,为10.17%。对于智能汽车及座舱业务毛利的大幅下滑,公司在此前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降价压力传导至供应链环节,加之客户提高品质要求,增加新的制程和环节。
在消费电子与汽车业务毛利率双双下滑的背景下,蓝思科技2024年整体毛利率降至15.89%,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创公司2015年上市以来新低。
而在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领域上,虽然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外观件、结构件、光学镜片等部件在多款高端AI眼镜和头显产品上实现了应用,但该板块在2024年营收占比尚不足3%。
证券之星注意到,人形机器人作为蓝思科技战略布局的新兴赛道,该业务的发展备受关注。今年1月,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公司合作生产的灵犀X1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成功批量交付。目前公司已建立专门团队,为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提供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服务。
但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相对有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市场需求仍在逐步形成过程中,市场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结合业绩来看,包含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在2024年实现收入仅为14.08亿元,营收占比不足2%。
募投项目大调整,补流比例超监管红线
目前,蓝思科技赴港上市迎来新进展,公司已于3月31日正式提交港股招股书。
在此前的3月12日,蓝思科技公告宣布,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澎湃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公司此次拟筹资10亿至15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公司前次募资金额尚未使用完毕且账上资金较为宽裕的背景下,公司此次赴港上市的必要性存疑。
蓝思科技最近一次融资是在2021年,当年年初,公司通过定增成功募资150亿元,扣除发行费募资净额为149.1亿元,用于四个项目的建设及补流。
证券之星注意到,募集资金到账后,蓝思科技曾多次延期募投项目、变更募集资金的用途。2022年4月,公司调整募集资金的用途,将补流金额由原19.88亿元增加至36.88亿元。当年12月,公司将“长沙(二)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 2022年12月31日调整至2023年12月31日。
2024年4月,公司将上述4个募投项目的建设全部延期至2025年12月。同时,公司将补流资金的金额由36.87亿元增加到46.88亿元,占募资总额的31%,已超过监管要求的30%红线。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定增募资已使用约116.29亿元,尚有33.71亿元未动用。从募投项目进展来看,公司四个项目仅有一个完成,其余项目仍处于建设期,且均未产生收益。
动用募集资金补流的同时,蓝思科技2024年的分红金额更是创上市新高。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分红金额为19.84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55%。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金额达94.65亿元,其中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73.39%。
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账上资金较为宽裕。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金额为113.43亿元,而公司的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共为65.66亿元,账上资金尚可覆盖短期债务。(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