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秋,深圳柔宇科技抢跑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这款售价8999元、屏幕折痕触目惊心的设备,被业界戏称为“PPT手机”。但正是这颗“哑炮”,炸开了折叠屏赛道的潘多拉魔盒——三星、华为闻风而动,一场关于“折叠形态定义权”的战争悄然打响。
2019年2月,三星Galaxy Fold以1980美元高价登场,却在媒体测评中因屏幕撕裂、进灰等问题惨遭滑铁卢,被迫召回整改。同年,华为祭出外折设计的Mate X,凭借“鹰翼铰链”技术将折痕控制到0.1毫米级,瞬间点燃市场热情,黄牛价一度炒至10万元。
这场开幕战暴露了折叠屏的致命软肋:技术成熟度与资本耐力的双重考验。彼时,一块折叠屏的维修成本高达600美元,良率不足30%,但巨头们已嗅到未来——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仅50万台,但年复合增长率预期高达150%。
从能用到好用的三次跃迁
短短几年的时间,折叠屏手机就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跃迁进化。
第一阶段:减轻折痕。
2021年,华为“水滴铰链”横空出世,通过弯折半径提升50%的U型结构,将折痕寿命延长至20万次。OPPO紧随其后推出“精工拟椎铰链”,用136个零件构筑精密齿轮系统,硬生生把Find N的折痕做到“肉眼难辨”。这场战役背后是疯狂的研发投入:仅铰链单项,头部厂商年均烧钱超2亿美元。
第二阶段:追求减重。
2022年,三星Galaxy Z Fold4将重量压至263克,但仍被用户吐槽“半斤神器”。转折点出现在OPPO Find N2——通过碳纤维骨架、超薄UTG玻璃,将整机重量砍至233克,比iPhone 14 Pro Max还轻1克。轻量化直接刺激市场:2023年Q1,中国折叠屏销量同比暴涨117%,OPPO凭42.1%份额登顶竖折市场。
第三阶段:全面的旗舰体验。
2023年末,小米MIX Fold3搭载“龙骨转轴”,实现45°-135°自由悬停,搭配徕卡双长焦,折叠机首次在影像性能上叫板直板旗舰。这场“全能化”竞赛彻底改写行业逻辑:京东方的UTG玻璃良率突破80%,铰链成本下降60%,折叠屏不再是“脆弱玩具”,而是能塞进牛仔裤口袋的生产力工具。
2024年9月,华为Mate XT三折叠手机预售量突破600万,资本市场应声而动:京东方股价单周暴涨12%,铰链供应商东睦股份市值突破500亿。此时,折叠屏赛道已形成“双循环”格局:三星主导全球市场(份额68%),中国厂商包揽本土七成份额。
苹果入局打开空间?
在折叠屏手机这一新兴领域,苹果的步伐相较于其竞争对手显得略显迟缓。但最新消息显示,苹果计划在2026年秋季推出其首款折叠iPhone,并有望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发布折叠iPad和MacBook。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款折叠iPhone在保持整体设计基本不变的同时,将采用全新的折叠形态。展开后,其屏幕尺寸相当于两部6.1英寸iPhone的合并,大小接近iPad mini,既满足了用户对大屏的追求,又保持了便携性。
苹果的加入无疑将提升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尝试这一新产品。这有望推动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实现新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电子报,我国多家企业如蓝思科技、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蓝特光学、舜宇光学科技等已进入苹果折叠iPhone供应链。苹果的加入不仅有望加速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成长,还可能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苹果一向注重用户体验,其折叠iPhone有望在软件优化、硬件设计以及耐用性等方面设定新的行业标准,促使三星、华为等现有折叠屏手机制造商加速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或寻找新的市场定位。
材料端或占据主导
真正的颠覆性变化发生在材料端。
近年来,国内面板厂纷纷投建柔性OLED产线,预计未来柔性OLED供应产能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中国。随着OLED面板产能进一步向国内转移,国内OLED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有望加快。
CINNO Research研究总监刘雨实表示,折叠iPhone的屏幕成本预计在9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从销量预测来看,若一切顺利,折叠iPhone首批出货量有望达到800万台至1000万台,次年更是有望增长至2000万台。尽管这一初始预测销量相对有限,但考虑到iPhone年均销售量约为2亿部,其替代效应有望对柔性OLED屏幕市场需求产生巨大刺激。
刘雨实指出,苹果庞大的出货量对面板供应商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据悉,苹果很可能会选择韩国三星显示作为其柔性OLED显示屏的主要供应商,而为了分散风险并确保供应稳定,苹果也可能会寻求与其他供应商合作,其中京东方打入苹果供应链的可能性较大。
CINNO Research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OLED智能机面板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2.9%,达到8.7亿片,其中柔性OLED手机面板占比近70%。若2026年折叠iPhone成功问世,这一出货规模和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柔性OLED面板产业链带来更多商机。
在盖板材料方面,塑料属性的CPI是第一代折叠屏的柔性盖板材料,而2020年三星Galaxy Z Flip引入的UTG盖板具有透光好、硬度高、折痕轻微等技术优势。尽管目前UTG盖板的良率较低且生产成本高,但随着国内外盖板厂商技术储备和布局的加强,其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铰链是支撑折叠功能的关键零部件,其组装工序复杂、技术壁垒较高。目前,MIM是铰链的关键工艺。折叠屏手机的核心迭代方向是减薄减重,而钛合金重量轻且强度高,因此铰链采用钛合金材质有望成为行业新趋势。由于钛合金加工难度较大,3D打印技术可大幅降低其制造难度,有望在消费电子行业得到更广泛应用。
在这场折叠屏引发的产业地震中,真正的赢家未必是终端品牌。当投资者还在争论苹果能否复制iPhone神话时,国内优势产业链比如精研科技的铰链、凯盛科技的UTG、东睦股份的MIM零件等等,或早已在供应链的隐秘角落构筑起新的商业帝国。这场始于屏幕弯折的技术革命,终将演变为全球制造业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