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刘凤茹
近日,一篇题为《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文章引发公众对体检行业有效性与可靠性的广泛担忧。相关报道称,当事人张女士称其2013至2023年连续十年在爱康国宾(爱康集团为其母公司)体检均未发现异常,却在2024年于别院确诊肾癌并已骨转移。张女士由此认为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问题,并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体检”。卷入“假体检”风波的爱康集团,随后进行回应,并表示“将请第三方机构论证分析”。
证券之星注意到,爱康集团创始人张黎刚曾在2018年公开曝光体检行业“黑幕”,引发行业震动。讽刺的是,近年来爱康集团频因“体检结果误差”“服务较差”等问题被投诉。不仅如此,爱康集团与竞争对手美年健康的门店规模差距在拉大。
回应称“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论证与鉴定”
据相关报道,近日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自己2013年到2023年在爱康国宾体检了10年,双肾体检结果一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定量”检测结果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内,从来没有被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于另一家医院检查时发现异常,进一步检查后,于2024年10月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至2025年2月,又被确诊为“肾癌骨转移”。她认为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问题,并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体检”。
一时激起千层浪,舆论风口浪尖上,爱康国宾母公司爱康集团7月17日就“女子连续10年体检未检出癌症晚期”事件作出回应。
爱康集团称,由于任何癌症的发生从基因突变/变异、甲基化修饰异常、抑癌基因的失活、致癌基因的激活再到最后癌变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取决于体检的时间点、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以及医师的专业水平,有些癌症可以被检测到,有些癌症还无法检测到。体检没有检测到有可能按照当时使用的检测手段与在那个时间段确实无法检测到,最终要以实际情况来鉴定。
“体检报告真实记录体检者当时的检查结果,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检测到,会请第三方权威机构以及专家来进行论证分析,最终以第三方权威机构以及专家建议为准。如果出现爱康有责,爱康集团一定会承担责任,绝不会逃避”,爱康集团如是说。
爱康集团还提到,在张女士2023年体检报告中,已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张女士在投诉中对外公布2024年的囊肿大小在3.5cm×2.8cm,从2023到2024年,该囊肿大小在癌症的增长速度范围内。
此外,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就是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
目前该事件尚无定论,不过此次风波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反映,爱康国宾体检出现误检、漏检已是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爱康集团创始人张黎刚曾在公开场合曝出体检行业乱象:“行业里边也有真体检、假体检。
截止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爱康集团累计有上千条投诉,内容包括体检服务费用与体检项目不一致、体检过程敷衍了事、体检数据出现非本人报告数据、体检报告不准确、误诊等。
门店数量不及美年健康的三分之一
据公开资料,张黎刚于2004年创立爱康网,2007年爱康网并购上海国宾体检,成立爱康国宾,其健康管理业务从线上延伸至线下。2014年,爱康国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民营体检第一股”。
官网显示,爱康集团通过旗下爱康国宾、爱康卓悦、爱康君安等多个品牌,为团体客户和家庭、个人提供高品质的健康体检、疾病检测、齿科服务、私人医生、职场医疗、疫苗接种、抗衰老等健康管理服务。
但2015年中概股海外遇冷、股价低迷,爱康国宾由此开启了私有化进程。在爱康国宾决定私有化这一年,美年健康成功借壳上市。
美股退市后,爱康国宾已不再公布具体财务数据。不过,张黎刚在2024年曾公开表示,“希望三年之内,能尽快跨过100亿人民币收入的门槛”,“除了体检之外,未来将把口腔业务作为线下第二大业务”。
证券之星注意到,10年前,爱康国宾收入和规模两方面都领先美年健康。爱康国宾在2015财年的收入达到23.96亿元,而美年健康以21.01亿元次于爱康国宾。
如今,爱康集团与美年健康的门店规模差距却在拉大。截至2025年5月,爱康集团已在全国54大城市设有170家体检、齿科与医疗中心。2025年一季度末,美年健康正营业的体检中心为596家,是爱康国宾的三倍多。(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