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保险银行砸盘,A股又跌上热搜!官媒:不要误解“中特估”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3-05-24 16:57: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大盘全天震荡调整,沪指跌超1%失守年线,逼近3200点。

盘面上,机器人、智能制造概念股逆势活跃,滕亚精工、百胜智能、华昌达、赛摩智能等超10股涨停。半导体板块震荡反弹,光刻胶、存储芯片方向领涨,朗科科技、睿能科技、格林达等涨停。CPO概念股一度冲高,光库科技20CM涨停,联特科技涨超10%。此外,高位股继续强势,日播时尚9连板,杭州热电9天8板。板块方面,光刻胶、CPO、存储芯片、工业母机等板块涨幅居前。

下跌方面,大金融、中字头个股持续调整,中水渔业跌停,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跌超4%。新冠药、房地产、银行、中药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2800只个股下跌。

截至收盘,沪指跌1.28%,深成指跌0.84%,创业板指跌0.36%。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8027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69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44.8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3.79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1.04亿元。

中特估行情遭“狙击”

今日,A股市场分化加剧,一方面,半导体方向受益于国产替代预期迎来大涨;另一方面,银行、保险等大金融板块集体杀跌,带动沪指下行,沪指重要支撑位3220开盘便被击穿,最终收跌1.28%,报3204.75点。行情惨淡,热搜榜单上演“连续剧”,A股再度提名。

近期,沪指震荡下行,自5月9日突破3400点后,到今天跌幅已超过5%,其中关键一点就在于“中特估”行情遭到“狙击”。近11个交易日,中特估概念指数已跌超8%,近三日跌幅居前的也多是“中特估”相关行业。

中国资本市场是缺乏长期主义的,一些机构投资者甚至包括个别大型机构投资者,缺乏对核心资产、优质资产、有竞争力资产价值的认知,对于“中特估”本身也存在误解。针对这种情形,近期,经济日报、证券日报等纷纷刊文,指明“中特估”的内在逻辑。

经济日报指出,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直接拔高国企估值水平,引导资金推动股价短期、快速上涨。抓住“中特估”机遇,归根结底要靠国企练好内功。

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持续改善基本面和经营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推动专业化、产业化战略性重组整合,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同时,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认识企业内在价值。机构投资者也应更有作为。

证券日报指出,当前市场对“中特估”存在三个误解。

第一种误解,功利化,认为“中特估”就是把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拉起来。事实上,“中特估”不是专指“中字头”公司估值,而是涵盖所有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控股公司,也包括民营资本控股公司等。其股价都要服从于基本面价值;而基本面价值的核心是行业竞争力和利润成长性。

第二种误解,根本性错误,认为“中特估”缺乏理论基础和市场基础。事实上,由于各国制度与发展阶段不同,影响股市估值的主要因素、估值路径、估值结果也必然有所不同。“中特估”是在认同并遵循一般股市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股市各要素进行结构性、综合性、实践性评估的一种机制。

第三种误解,低估了中国开放发展的决心和信念,认为“中特估”只强调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独有优势,不考虑或者少考虑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定位,很可能与全球估值体系相悖。事实上,“中特估”是将内外因素、内外市场、内外资源统筹起来,科学合理地评估中国市场、中国公司的投资价值,本质是支撑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科学估值体系。

往后看,“中特估”行情依旧有望持续演绎。国盛策略给出了继续看好“中特估”估值修复的三点理由:①估值普遍仍低:不及历史中枢+普遍相对低估;②基本面改善可期:业绩考核驱动+主动市值管理;③战略导向孕育溢价:统筹安全与发展。

库存周期“断送”A股牛市?

近期,A股市场走势低迷,除了海内外消息利空影响和资金对两大主线的“狙击”以外,另一因素在于本轮库存周期尚未见底。中信证券指出,近期股市和商品价格走低,可能是因为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和企业仍在去库存。

事实上,库存周期对于权益市场存在显著影响。

库存周期一共分为四个阶段: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一般而言,在主动补库存和被动去库存阶段,对应经济繁荣和上行,不论是金融还是实体行业,在相应阶段大体均呈上行趋势;在被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阶段,对应经济衰退与萧条,金融和实体行业在相应阶段大体均呈下行趋势。

从库存周期对股市的指示意义上来看,被动补库和被动去库阶段,库存周期与股市表现的相关性较弱;主动补库阶段,股市上行趋势明显;主动去库阶段,股市下跌趋势明显。从行业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煤炭、化工、有色等周期行业,库存周期对其股价的超额收益有一定的指示性意义;2)电子、机械、轻工制造等行业,库存周期对其股价的绝对收益有一定的指示性意义;3)食品饮料、医药、汽车制造等消费行业,与库存周期相关性较弱。

从近期经济数来看,生产强势反弹、供需环境改善,似乎库存周期在从主动去库存向被动去库存切换。但库存周期行至此处,后续并不必然走向“主动补库存”。因而,市场多空博弈、板块轮动加剧,也正是这一时期资产表现的应有特征。

往后看,本轮库存周期何时见底?

中国2000年以来库存周期的经验规律表明,平均每轮库存周期的去库存阶段会持续大约17个月。本轮库存周期的去库存阶段自2022年4月开启,因此,中信证券判断,按照平均去库存阶段为17个月的经验规律推算,本轮库存周期将大约于2023年3季度末见底。

事实上,在主动去库存的后半段,往往是绝望中孕育着希望的时刻,工业企业盈利底基本都出现在主动去库存期间,星石投资喻宗亮认为,主动去库存后半段往往是较好的布局期。

“三股力量”汇聚市场

近期,A股市场存量博弈态势凸显。一方面,沪深两市成交额本周以来持续处于8000亿元以下,为近两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盘面风格轮动加剧,人工智能、“中字头”等前期热点板块持续回落,而半导体等相对低位品种走势较强。

展望后市,存量资金博弈背景下,A股又将如何变化?

短期而言,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再起,美债收益率有所反弹,判断人民币汇率仍有压力,或掣肘外资流入,导致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考虑到目前市场主线淡化、轮动加快、赚钱效应减弱及成交量萎缩,预计短期A股或将面临阶段性调整压力,直到基本面复苏程度有实质性提升。

华西证券表示,在存量博弈格局下,A股的风格轮动或仍延续,在市场震荡磨底阶段,建议投资者把握低吸机会,等待市场向上突破。

具体策略上,民生证券较为乐观,指出当下有三股力量正在汇聚,短周期股价低位或产业周期低位的领域将吸引反转型投资者的布局:

第一,红利+“滞胀”策略,产业资本站在股东的友好面,资源类企业(煤炭、油),交通运输(港口、公路、油运、干散),银行(四大行),重资产国企(电力、建筑)有色(铜、金)这是最具有长期趋势的领域;

第二,经济中的韧性部分,体现在消费里的中低端领域,休闲食品、非乳饮料、小家电、电动两轮车以及服装家纺、商业零售的商业模式更为贴近这一逻辑;

第三,相信“别人相信”的力量,A股之中结构性处于短周期股价低位或产业周期低位的领域将吸引反转型投资者的布局:电新(光伏组件、锂电),电子(封测、设计)、医药(中药、创新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水渔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