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全天低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
盘面上,医药股集体走强,普蕊斯、金石亚药20CM涨停,拓新药业涨超10%,盘龙药业、千金药业涨停。眼科医疗概念股继续活跃,何氏眼科2连,普瑞眼科涨超17%。保险股震荡走强,中国平安涨停,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涨超6%。船舶概念股午后异动,国瑞科技涨超10%,中船科技涨停。板块方面,中船系、新冠药、中药、眼科医疗等板块涨幅居前。
下跌方面,AI概念股全线大跌掀跌停潮,中文在线、中石科技20CM跌停,三六零、剑桥科技、上海电影、浙数文化、视觉中国等多股跌停。液冷、手机游戏、CPO、传媒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500只个股上涨。
截至收盘,沪指涨0.67%,深成指涨0.28%,创业板指涨0.58%。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449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773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8.3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44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1.89亿元。
中国平安罕见涨停
今日,总市值2.7万亿的保险板块罕见爆发,板块指数涨超6%。今年以来,保险板块指数涨幅超过13%。
个股方面,中国平安午后触及涨停,收盘报50.37元/股,封单超3万手,全天成交额超过120亿元。截至3月31日,中国平安股东户数达到101.7万,人均持股金额82万元,相当于一日之内中国平安的股东平均每人赚了8.2万元。
消息面上,中国平安昨晚发布了一份亮丽的一季报,各项业务亮点颇多,成为保险板块的一大利好。一季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集团实现归母营运利润413.85亿元;归母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化营运ROE达18.8%。
除了业绩向好之外,保险公司的分红手笔依旧豪横。
目前,A股6家上市险企最新现金分红预案均已出炉。总体来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天茂集团等6家险企2022年合计拟分红787亿元。
按现金分红金额排名,中国平安拟现金分红额最高,达438.2亿元,每股股息同比去年增长1.7%;中国人寿拟现金分红138.5亿元,位居第二;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均超过30亿元,分别为98.13亿元、73.41亿元、33.69亿元;天茂集团为5.43亿元。
不过在分红比例方面,天茂集团最高,达198%。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分别为53.6%、43%。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分红比例均超30%,依次为39.9%、30.1%、34.3%。
整体来看,上市险企分红总额的变化,一方面与分红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保险业发展前景以及各险企的盈利能力有关。从更长视角来看,保险业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从上市险企2022年年报中可以看到,自Q3起负债端边际改善趋势已开始形成并得以延续,2022年的低基数有望缔造2023年的高增长。
目前,居民对能满足保障、资产保值增值等多类型需求的保险产品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同时,伴随险企对于产品定位的高度精细化和个性化,保险产品的“消费属性”有望显著增强;而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业务的相继落地将成为保险产品拼图的有效补充。东兴证券预计,伴随人身险和财产险的协同发力,2023年险企负债端有望持续复苏,进而使板块估值修复成为中期主题。
一季报或成近期主线
继昨日光伏等新能源赛道反弹后,今日保险、医药等方向迎来大涨,板块轮动暴涨背后其实反映了三个问题:
一是在资金极致博弈的背景下,市场板块之间本就存在轮动需求,二是AI自身经历了反复炒作,各细分的预期基本得以充分演绎,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整;三是当前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一季报效应”,业绩高增板块对于资金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一季报作为全年第一份盈利线索,对于4月个股的超额收益有着较强的指示意义,复盘2010年至今的数据后发现,A股在财报、业绩预告密集公布的月份,个股超额收益与盈利增速的正相关性显著提升。近期,新华百货、戴维医疗、天润乳业、宁德时代等个股均在披露一季报或一季度业绩快报后迎来股价上涨。
除了保险板块之外,今日涨幅居前的医药医疗相关板块也受到了业绩催化。最新财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25日,医疗器械板块中,已经有4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报数据,其中28家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占比近7成。
往后看,多家机构研判,基本面将成为影响接下来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基本面、估值、风险偏好共振上修的市场环境下,业绩驱动将取代主题炒作,成为阶段性主线。
整体而言,2023年盈利增速或将呈现“N”型的震荡上行走势,整体A股盈利增速或将保持在个位数增长,全年盈利修复较为温和。具体方向上,中金公司表示,一季度服务类消费和线下消费相关行业可能是业绩改善弹性较大的领域,其中餐饮旅游行业的盈利预期自年初以来持续上修,但高价值耐用品消费的恢复仍较为缓慢。
A股增量资金正在集结
今日,受到节前效应影响,市场交投情绪有所回落,A股两市成交额险些跌破万亿元。对于当前A股行情而言,成交额的放量是市场上行的基础,往后看,节后的A股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整体而言,近期基金发行市场回暖,私募维持高仓位运行,两融余额维持在1.63万亿元的高位,北向资金加仓部分行业,后续增量资金有望持续驰援A股。
其一,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新基金募集规模逐月递增,分别为402.3亿元、884.21亿元、1431.62亿元,基金发行市场逐步回暖。截至4月26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规模已超过3200亿元,这意味着短期将有更多公募增量资金为A股“充值”。
其二,私募基金乐观情绪高涨,最新私募仓位数据显示,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创出近10周新高。截至4月14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9.07%。百亿级规模的私募加仓力度最大,仓位指数为77.82%,在前一周基础上大涨4.16%。其中,满仓的百亿级股票私募占比为51.40%。
其三,外资机构做多中国资产依旧动力十足。年初至今,北向资金合计流入A股1800.16亿元。近一个月,北向资金增持最多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光伏设备、工程建设、汽车整车、半导体,增持金额均在20亿元以上。
最后,杠杆资金仍看好A股。截至4月25日,沪深京三市两融余额为1.6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800亿元。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机械设备融资净买入额增加最多,近一个月融资净买入额分别增加107.88亿元、98.06亿元、75.28亿元、36.77亿元、25.43亿元。
多路增量资金的集结,预示着A股做多动能积蓄。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表示,市场随时可能会掀起一轮反攻行情。
从基本面上来看,消费、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超预期出口等因素将继续支持经济恢复,叠加低基数效应,基本面有一定的支撑。从市场关注点来看,业绩披露期步入尾声,市场更重视业绩成色的验证。粤开策略指出,“季节因子-景气重估”框架显示,5月TMT板块、大消费板块和困境反转板块表现或占优。因而配置上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一、延续高景气的大消费行业;二,国企改革下的中特估、“一带一路”等主题投资;三、持续关注科技板块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