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板块掘金 - 正文

机构竞逐消费金融 博弈增量市场成“胜负手”

近期,消费金融牌照引来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等多方竞逐。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市场前景和政策红利,消费金融牌照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有所凸显,因此引来了诸多机构的热捧。

(原标题:机构竞逐消费金融 博弈增量市场成“胜负手”)

近期,消费金融牌照引来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等多方竞逐。银保监会11月27日发布批复显示,同意平安集团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此前,重庆银保监局批准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参股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市场前景和政策红利,消费金融牌照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有所凸显,因此引来了诸多机构的热捧。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

牌照优势凸显

日前,作为金融和互联网领域的两家头部公司,平安集团和小米公司接连拿下消费金融牌照,引发市场关注。

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复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在上海市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新设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审核股东资格、办理筹建事宜,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获准参股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投资金额4.5亿元,持股比例30%。

记者了解到,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除办理消费贷款外,还包括办理信贷资产转让;境内同业拆借;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国内GDP中的贡献比重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机构的重视。而在当前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消费金融牌照的热度持续升温。

黄大智指出,在消费金融业务方面,银行牌照的获取难度非常高,而小额贷款牌照在新的监管要求下经营范围受到诸多限制,杠杆率方面也没有消费金融公司有优势。相对而言,消费金融牌照目前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所凸显,因此引来了诸多机构的热捧。

各方玩家争抢赛道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可追溯到十年前,2009年原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分别占得北京、上海、成都的试点名额,捷信则搬迁至天津。2014年以来,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先后有20余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或开业。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国内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4家。另外,包括新获批筹建的平安消费金融和小米消费金融在内,还有5家拿到筹建批文的公司尚未开业。

从目前20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背景来看,除了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外,苏宁、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平台也跻身消费金融阵营中的生力军。

早在2015年5月,苏宁发起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成为电商领域率先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今年6月,在包银消费金融的增资扩股中,新浪微博通过全资子公司——微梦创科网络科技持股40%,位列第二大股东;今年9月,在哈银消费金融的增资扩股中,百度旗下的度小满金融通过全资子公司——度小满(重庆)科技参与哈银消费金融增资扩股,目前持股比例30%,位列第二大股东。

恒大研究院指出,消费金融的众多参与方在资金、场景和风控端各具优势、差异化竞争,新一轮金融强监管,强调资质与风控、规范创新是未来趋势。银行资金的风控优势显著,但缺乏消费场景,正积极寻求合作,搭建场景实现转型;电商和支付平台场景丰富、长尾用户数据充裕,但受监管和资金限制,与银行合作、转型助贷是必然趋势;新兴互联网平台虽无法与传统机构正面竞争,但能够在垂直市场占得先机,依靠导流、助贷等实现差异化竞争。

积极拓展增量市场

各路机构争相竞逐消费金融赛道的背后,是市场的持续火热。36氪研究院日前最新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渗透率将达25.1%。中国居民逐渐开始接受超前消费观念,消费金融使用率不断提升,90后及征信未覆盖人群为增量群体。

中商产业研究院表示,从2013年到2017年的5年时间里,我国消费金融迅速发展,除去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7%。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外,国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今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文件提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华南地区一位消费金融业人士表示,随着客户的共债和负债水平快速上升,消费金融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压力增大,风险成本上升,加之获客成本、资金成本呈上升趋势,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面临考验。

“如何把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直面的问题。”黄大智指出,虽然从长期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竞争加剧。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市场最优质的一部分客户已经被信用卡业务等拿走,次优质客户基本已被头部企业开发完毕,消费金融公司要想快速发展,可能要进一步下沉用户寻找增量市场。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未来发展,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后续金融机构主要发展重点将在拓展消费场景、降低获客成本、提高风控能力(尤其是大数据风控)等方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北京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