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创业板并购重组回归产业本源)
十年来,创业板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主渠道作用,积极支持上市公司有效运用并购重组工具。一大批创业板公司借助并购重组成功实现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累计有364家创业板公司披露589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5729.25亿元。其中,289家公司实施完成409单资产重组,涉及交易金额3783.36亿元,累计配套融资1304.84亿元。
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并购重组使得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得以“亮相”资本市场,打开公司发展局面。同时,不少创业板公司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处置不良资产等并购重组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部分公司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周期等因素影响,面临经营困难。并购重组在助力企业调整‘赛道’、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某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截至2019年8月底,创业板公司重组累计剥离资产14单,涉及交易金额58.87亿元,其中8单剥离方案涉及亏损资产,占比约六成,通过出清亏损资产,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轻装上阵的基础。
另外,实施跨境并购,有效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创业板公司积极通过海外并购深化国际布局,参与国际竞争,十年来累计实施跨境并购25家次,累计交易金额349.55亿元。”深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创业板公司海外并购呈现聚焦新兴产业与高端技术的特点。海外并购标的主要集中于发达经济体,行业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专业技术服务等。
聚焦产业整合
经过十年发展,创业板重组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市场逐步回归服务产业发展本源。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以产业整合升级、上下游产业并购为主,占比约七成,或横向拓宽产业维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或打通产业上下游、优化经营,有效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从行业看,创业板公司重组标的集中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这五类行业占到重组方案总量近50%,前几年互联 网金融、游戏、影视、VR等热点领域盲目跟风跨界并购大幅减少。
从并购效果看,实施完成的289家创业板公司2018年平均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19亿元、23.79%,高于非重组类公司的15.24亿元、18.20%。可见,外延并购高效推动了创业板公司的发展壮大。
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回望过去,随着创业板并购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并购市场魅力不断提升。面向未来,并购制度的市场化改革路径愈发清晰,值得期待。
上述深交所负责人表示,深交所正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不断推进配套制度改革。
一是进行停复牌制度改革,减少停牌事由、压缩停牌期限、强化分阶段信息披露。创业板重组停牌时间及家数大幅减少,不停牌筹划重组渐成常态,保证了股市交易连续性及信息披露公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重组效率。
二是完善自律监管规则,结合并购重组新规和监管导向,全面启动交易所层面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备忘录、业务流程、公告要点等修订完善工作,确保改革新政落地。
三是优化事后审查机制,结合市场化改革导向,将重组预案事后审查关注点集中于交易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督促公司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此外,严守监管底线,事前严把停牌关、事中严把审查关、事后严把合规关,打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链条”,以监管促发展。
同时,创业板在探路松绑重组上市上取得重大突破。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的重组上市解禁,与创业板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定位高度吻合,为提升创业板公司整体质量,提高创业板市场包容度提供了政策助力。”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将推动并购制度市场化改革再进一步,市场各方正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