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财报超预期:三因素促进芯片行业大发展

来源:新三板在线 作者:郭浩文 2018-02-06 13:43: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极度依赖芯片,芯片产业在国内还属于“弱势产业”,国产替代市场规模庞大;3、新三板相关芯片公司集中度低,细分行业过度分散,应用于家居类市场的行业发展更成熟。

新三板在线研究院研究观点

1、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极度依赖芯片,芯片产业在国内还属于“弱势产业”,国产替代市场规模庞大;

2、国产公司缺少自主品牌,国家政策已给予高度支持;

3、新三板相关芯片公司集中度低,细分行业过度分散,应用于家居类市场的行业发展更成熟。

引言:

新年伊始,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披露,英特尔公司芯片存在严重技术缺陷,芯片漏洞存在安全问题。消息一出即引发全球用户对信息安全的担忧,包括英特尔、AMD、ARM以及苹果、高通、IBM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均发表声明,承认其芯片也存在漏洞,有被“熔断”或“幽灵”漏洞攻击的风险。

不过就在“漏洞门”事件影响持续发酵的同时,英特尔在1月25日公布的2017年财报却为遭受危机的芯片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其去年第四季度业绩以及2018财年全年业绩展望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尽管整个半导体行业还在此前爆出的芯片安全缺陷的阴影中挣扎,但芯片需求的回暖还将持续为该行业带来利好前景。

1、“漏洞门”难阻全球芯片行业发展,三因素促进大量市场需求

尽管“漏洞门”事件让芯片行业暂时进入了一段低潮期,但从长期来看,受三大因素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还是积极向上的。

1.1AI行业全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从2017年开始,人工智能就开始了全面发展,从轰动一时的AlphaGo到苹果、华为等厂商纷纷在自己的智能机中加入AI芯片,再到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行业在2018年的CES上大放异彩,可以说人工智能行业的全面崛起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传统的芯片厂商带来了商机。

无论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有智能产品的核心都是芯片。根据统计,芯片约占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15%左右。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1683.9亿元,2016年随着全球各领域对人工智能研发和重视程度的提升,行业市场规模提升超过1900亿元。

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预计至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700亿元。按照这一数据估计,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5亿元。

1.2区块链技术的火爆重新引起挖矿热潮

与“漏洞门”几乎同时火起来的,还有区块链技术。虽然虚拟货币在许多国家不被认可,但区块链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却是让很多人看到了未来,而在一些虚拟货币合法化的国家,区块链技术的火爆让沉寂多时的比特币又一次成为高频热词。

2017年比特币从950美元飙升至17000美元附近,涨幅超过了1600%。比特币价格的疯涨直接带动了“挖矿”产业的复兴,尤其是矿机对于芯片的需求量持续增大。

目前主流的比特大陆S9矿机中的ASIC芯片用量为189片,嘉楠耘智的A741矿集中的ASIC芯片用量为88片。且随着芯片制程提升带来的功耗降低,芯片用量呈现逐代增大的趋势。

1.3成本下降以及性能更新周期短

除了AI和区块链给芯片市场带来的间接推动外,芯片本身制作成本的降低以及性能提升的周期短也是芯片需求量增大的重要推动力。

2、国内芯片行业现状

2.1芯片产业在国内还属于“弱势产业”,国产替代市场潜在规模巨大

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根据海关总署2016年全年数据,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2270.26亿美元,同期原油进口金额1164.69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已是原油进口额的近两倍。

据贝恩公司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消费超过1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品,几乎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贸易额,但是在这1000多亿美元中,只有6%-7%为国产,国产替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2下游产业严重依赖国外芯片,利润低“赔本赚吆喝”

近几年在智能机市场上,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Vivo等众多品牌百花齐放,销售额持续上升。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国产智能机市场下,却暗藏着难以赚到钱的尴尬。

目前的国产手机品牌中,除了华为在新机型中成功使用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外,其他公司仍然选择高通的骁龙系列作为产品标配芯片,高额的成本再加上中低端客户群的定位,让本来就利薄的国产手机品牌商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反观国外品牌,苹果只有芯片和电池是亲自参与的,却拿走了全世界手机行业超过80%的利润;三星虽然在手机市场下滑严重,但是依靠出售芯片反而使得利润有所回升;高通、索尼、东芝等公司仅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销售每年就能获得不菲的利润,与国内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缺少自主芯片不仅在手机领域表现明显,在PC领域同样严重,贵为国产电脑行业老大的联想,每年的利润率都无限地往0靠近,有的年份还亏损,几乎所有的电脑都选择“英特尔的CPU+NAVIDA的GPU”作为主流配置。国产芯片的缺乏,导致国内公司不管有多么漂亮的销售额都无济于事,颇有些“赔本赚吆喝”的意味。

2.3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国产芯片发展引来良机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将集成电路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强调“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自此以后,一系列针对集成电路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炉,从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地方性产业投资基金,到《中国制造2025》强调突破发展集成电路国产重要性,再到发改委等四部委落实现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受到各路政策的利好,国内的一些芯片厂商逐渐开始走上正轨。2015年中芯国际已经成为世界上利润排名第5的芯片生产商,而且有超过一半的利润来源于海外;紫光国芯的存储器芯片业务营业收入从2016年中报的7,091.89万元飙升至2017年中报的15,031.26万元,增幅高达111.95%;华为在2015年发布的Mate8首发搭载了国产芯片麒麟950,麒麟950拉近了和顶级处理器的差距,迈入了一流行列当中。政策红利再加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心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芯片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3、新三板芯片厂商近况

3.1集中度低,细分行业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三板上与芯片相关的挂牌公司有40家,而这40家挂牌公司却分布在了21个细分行业中,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也不过只拥有4家。可以看出,整个芯片行业的细分子行业众多,整个大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资源也比较分散,这也是目前国内公司难以与国外公司竞争的原因之一。

3.2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偏弱,智能化家居类行业市场接受程度更高

新三板在线研究院对21个细分行业的盈利情况做了几档分类,数据显示整个大行业除了行业集中度较低之外,盈利情况差异也相对较大。整个行业的平均净利润中位数分布在100-400万元区间,400万元以上细分行业只占整个行业的三分之一,表现最好的细分行业平均净利润在1500万元左右,整个行业内的盈利能力总体还是处于偏弱势的状态。

三大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细分行业分别为:传感网芯片、电能计量芯片以及LED芯片。从涉及到的行业和行业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传统家居类行业的智能化应用市场受到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更高,而以人机交互、智能卡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市场由于商业化程度低,暂时还没有完全进入日常生活,因此难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3.3估值优于A股市场,成长性更高

新三板在线研究院统计发现,A股市场上芯片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为-12.74倍。从成长性上分析,A股市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8%,虽然要比新三板略多出1.23个百分点,但是在净利润增幅上要远远落后与新三板公司。

4、行业主要公司

4.1圆融科技

圆融科技是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上最赚钱的芯片公司,在芯片领域主要产品为LED芯片,经下游封装后可广泛应用于显示屏、背光源及照明等中高端应用领域。

公司在2015年经历了亏损之后,于2016年重整旗鼓,并在2017年上半年迅速提升了其净利润。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没有较大起伏,这也为之后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

4.2芯邦科技

芯邦科技主要涉及领域为闪存相关的移动存储控制芯片以及智能家电相关的控制芯片,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也突破了千万大关。成长能力同样出色,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22.01%,公司尽管在2016年遭遇低迷,但在2017年依然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按着目前情况来看,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有望再创新高。

4.3想实电子

想实电子主要产品为高精度芯片,应用于智能电表、智能芯片加密、智能交通领域。近两年公司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准,相比于芯邦科技和圆融科技的高成长,想实电子的增长更加温和,但净利润涨幅依然高于平均水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紫光国微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相关新闻: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