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供应商讨债暴露管理层利益纠葛 银隆IPO之路或生变)
珠海银隆——这个承载着董明珠新能源汽车梦的企业去年5月份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正式踏上IPO之路。然而8个月过去了,不仅珠海银隆(下称银隆)的IPO尚未有明显进展,其还陷入了欠款、骗补的漩涡之中。
“银隆的IPO可能会被推迟。”一位接近银隆人士透露。“目前银隆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内部组织架构和各层级关系还未理顺,技术备受争议,利润尚没有支撑,未必可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同时近日银隆事端频发,现在并不是银隆上市的好时机。”
格力人马与原管理层
关系需理顺?
遭遇供应商上门讨债、被指欠款10亿元、涉嫌骗补,近日,珠海银隆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之下。而在数月前,这家正迅速扩张中的公司还在为IPO奔波着。
实际上,银隆最早被传出有意在A股上市是在4年前。2014年银隆借壳消息在业界漫天飞舞。2015年,三友化工曾欲获得银隆21%的参股权,但最终因双方在增资条件等问题上谈不拢而作罢。随后,众业达、北巴传媒,包括格力电器对银隆的收购,也都不了了之。
终于在董明珠进入后,银隆迎来了上市的机会。去年5月份,珠海银隆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并进行受理公示,银隆正式踏上了IPO之路。
这次机会对于在上市道路上经历过诸多坎坷的银隆来说,显得无比珍贵。为加速实现规模扩张,银隆开启了高速扩张之路。
在格力对银隆的收购失败后,董明珠仍力挺银隆,还拉来王健林、刘强东向其投资。在银隆扩张时期,董明珠甚至多次出现在银隆各地生产基地开工建设现场,紧接着格力系员工频频向银隆跳槽。
近日,银隆被供应商讨债事件引发业界关注。银隆的供应商珠海思齐的30余名员工聚集在银隆门口,拉起了横幅,希望索回被欠货款。随后该消息持续发酵,被曝除其拖欠供应商货款逾10亿元。不过对此银隆方面认为是对方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双方已诉至法庭。
“格力系人马入驻银隆后,与公司原有的管理层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此次供应商讨债事件,就是格力系人员触动原有高层和供应商利益的体现。”一位接近银隆人士透露。
“在魏银仓让出银隆董事长的职位后,董明珠或将很快掌握实权,不过其要整合银隆,甚至要实现银隆的上市,还将面临很多问题。目前,银隆内部原有的管理层和新进势力的关系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各组织架构关系还未理顺。”一位银隆内部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一般来说,辅导备案登记只是企业IPO的前期准备,企业还需进入辅导期,通过后才可正式申报IPO,从申报到发行审核也需超过一年的时间,IPO审核极为严格。这个时候,银隆陷入欠款漩涡之中,对其上市而言不是好消息。”
技术受争议
是否能获市场认可?
尽管董明珠多次对外强调其看好银隆,不惜以全部身家投入银隆。但业界对银隆价值的争议还是一直没停过。这场争议首先聚焦在银隆钛酸锂电池技术的未来上。
珠海银隆目前的主营为钛酸锂材料、电池的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为核心,进行钛酸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和配套充电设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钛酸锂电池充电速度超快,适合频繁短途行驶,适用于电动公交车,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能量密度低,这让电池总容量有限,续航里程相对较短。这也致使银隆难以在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领域迅速打开局面。虽然银隆自称其是一家覆盖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综合型新能源企业,不过目前销售的产品主要以新能源客车为主,其乘用车产品尚在准备阶段。
“董明珠当初投资银隆看中其电池技术,但这一技术一直存在非议,电池用于大客车,需要反复充电,不适用于乘用车,而乘用车正是企业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银隆在未解决这一问题前上市,将难以获得投资者看好。”家电业观察家刘步尘认为。
被指骗补
对补贴过度依赖?
对于骗补的说法,银隆内部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存在(骗补)。”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家补贴的确已是银隆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银隆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其在2014年-2016年的营收分别为2.48亿元、38.62亿元、78.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4.16亿元、8.36亿元。2016年银隆营收是3年前的32倍。
在这三年年末,珠海银隆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达到了3.0亿元、31.8亿元和47.7亿元,除了2016年以外,银隆前两年的应收账款都占到了全年营收的80%以上。也就是说,国家补贴成为银隆目前收入的重要来源。
业内人士认为:“珠海银隆的主营产品是是公交车等商用车,其主要的客户是公共事业单位,这些企业通常付款周期较长。同时随着补贴政策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并不能持续,银隆还需要建立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目前,珠海银隆已经开启高速扩张之路,其在成都、南京等基地兴建客车和电池项目建设。银隆此前宣称2017年要实现营业收入约300亿元,这一营收目标将较上年增长280%。而如今,银隆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成为悬念。
(贾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