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监管重拳规范“出表” 银信通道忙填“旧账”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1-13 07:46: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也许以后银行表内资金借助信托放款与银行直接放贷无异,通道需求自然不复存在。”多家银行地方分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一些“胆儿小”的银行在旧项目到期后不再续作。

“续作也可以,但是资金价格至少上浮30%。没办法,现在通道费涨得厉害。”一家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的负责人说。

目前,银行、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机构与同业相关的业务都被压缩。

马不停蹄填“旧账”

在政策密集落地到正式实施这段时期,银行人和信托人几乎前所未有地达成一致——快马加鞭赶项目。

“之所以要‘赶’,是因为这类项目属于监管部门重点‘盯防’对象,比如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在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下,银行资金需要通过层层嵌套才能进入这些项目。”多位银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多年来,银行与通道机构合作实现表内资产“出表”,规避贷款规模等审慎监管要求,几乎成为行业“默契”。而信托机构可以说是通道机构中的“主力”。

在不少内陆省份,银信合作几乎是为地方中小房企项目“输血”的唯一途径。一家股份制银行华南某支行行长直言:“总行还未正式下发文件,大家都赶紧把手头项目做完。如果现在切断资金支持,房企、融资平台该怎么偿还贷款?一旦成为烂尾项目,银行的坏账会很难看。”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银信联手为房地产“输血”被频开罚单。北方信托因“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被天津银监局罚款20万元;昆仑信托亦因“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信托贷款”被宁波银监局罚款20万元。

“冒着风险做项目不是长久之计,而且通道业务不赚钱。”对于众多信托公司来说,如何快速进入新型业务领域、探索新型业务模式等不能再停留在“纸面上”。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规模缩量、业态重构、整顿等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要有觉悟与准备。在严监管的环境下,谨慎合规地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同业理财规模急降

“仅是央行资金紧平衡加监管自查,同业理财规模半年内就掉了1.38万亿元。那么,大资管新规和大额风险暴露办法正式施行时,同业理财规模会是多少?而4.6万亿元的同业理财资金将去向何处,后端对应的4.6万亿元底层资产将如何处置?”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出了一串儿他关心的问题。

2014年的“127号文”将银行购买他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业务属性分类为同业投资业务,但监管并未对同业投资进行任何实质性限制。2016年央行为重点管控广义信贷增速推出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执行MPA考核后,同业理财规模从2016年初的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底的5.99万亿元。

从2017年4月开始,银监会掀起“监管风暴”,整治“三三四十”等乱象。所谓“三三四十”分别指:“三违反”,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十大乱象”则来自于《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包括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廉政风险、监管行为、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十大乱象。

受此影响,同业理财规模增速急速反转。数据显示,2017年6月同业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由年初的5.99万亿元降至4.61万亿元。

2017年四季度,监管层发布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从多个维度对资管业务进行强力监管。2018年1月5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被视为压垮同业理财的“最后一根稻草”。该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使用穿透方法,将资产管理产品或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的最终债务人作为交易对手,并将基础资产风险暴露计入对该交易对手的风险暴露”。有从业者指出,没有银行会为了投资同业理财产品而真的愿意承担底层资产的信用风险。所以说这条规定简直是打破刚性兑付的神器。

通道业务全面收缩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前信托公司存在帮助银行表内资产“出表”以规避监管;利用信托中信托(TOT)模式突破合格投资者人数、股票 投资集中度、杠杆比例等监管要求,变相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违规以卖出回购方式为信托产品融入资金,变相为投资者提供最低收益保障;通过与其他资管机构进行资管产品嵌套从而隐匿资金真实来源和投向等问题。

上述问题引发监管层高度警觉,并成为2018年整治重点。

1月7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明确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不得参与贷款决策,对委托资金来源、用途等做出要求。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银行的授信资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其他债务性资金和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等发放委托贷款。

1月11日,有消息称,有关部门停止备案所有集合类和基金一对多投向信托委托贷款项目。

“已经确认了。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本来只是限制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私募基金通过银行委贷放项目贷款的做法,现在连通过信托通道也不让做了。对信托公司来说,就是资金来源少了一块。”上海一家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称。

不过另一家信托公司的投资总监认为,这块业务在信托公司业务中的占比很低,不是信托公司收入的大头。“叫停本身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该人士说。

除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资金来源被堵上,信托贷款最主要的来源——银行,也早已被严加监管。

2017年12月22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即55号文,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利用信托通道规避监管要求或实现资产虚假出表。55号文点名禁止银行通过信托将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

“银行的项目找信托公司做通道,这是信托公司通道业务的大头。但这个业务对信托公司而言并不赚钱。所以2018年以来大多数信托公司都是存量滚动,没有新增。我们公司大部分通道业务已停,未停的业务收费大幅提高到千分之四。只不过目前没有明确禁止,以后还有过渡期。”某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说。

(原标题:监管重拳规范“出表” 银信通道忙填“旧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