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皮海洲:“不唯利润论”抓住了IPO审核的牛鼻子)
第十七届发审委自10月17日履职以来给市场留下了从严审核的印象。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首次公开发行(IPO)通过率的大幅下降,单日审核IPO的通过率一再创出历史新低。如11月7日,6家公司上会,仅一家公司通过,创下16.67%的过会率新低。
第十七届发审委对IPO上会公司的审核确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对参与发行审核的7名委员采取一次一授权,由电脑摇号产生当期的发审委委员,不固定召集人、不固定组,临时组建发行审核团队。这种做法可以避免此前固定组别带来的弊端。又比如,在企业上会问询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细节的审核,提出的问题非常犀利,直指要害。而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审核的过程中“不唯利润论”,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抓住了IPO审核的牛鼻子。
根据相关规则或惯例,企业提出IPO申请都是有财务指标要求的,而这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就是利润指标。比如,在当下,企业提出IPO,对利润的要求是年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而作为上会企业来说,利润当然是越高越好。利润越高,表明企业效益就越好,这样企业过会的概率就越高。而在IPO审核的过程中,通常也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效益好,有些问题也就一笔带过。这就是IPO审核过程中的“唯利润论”。
但第十七届发审委的做法打破了“唯利润论”,在实际审核的过程中,不唯利润论,甚至就连部分利润过亿元的上会公司,也都被予以否决。比如,10月31日被否的稳健医疗,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2.21亿元、4.13亿元,但就算该公司2016年的净利润达到了4.13亿元,发审委还是照样否决不误。又比如,在11月7日被否决的5家公司中,神农股份、山东玻纤、国金黄金3家公司2016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1.18亿元和4.46亿元,但都未获通过。
发审委这种“不唯利润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抓住了IPO审核的牛鼻子。因为从实际审核的情况看,发审委在“不唯利润论”的同时,更加重视的是IPO公司持续盈利的能力。以11月7日被否企业为例,国金黄金因为“报告期毛利率逐期上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被要求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发行人进入银行渠道的方式、优势、是否有重大依赖以及该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又如,上海锦和商业因为“报告期内发行人总体租金收入高于租金成本的比例分别为138.12%、137.63%、105.76%和81.82%”、“在所有期末的流动资产均远低于流动负债”、“财务费用率在2%左右”,被要求说明租金收入远高于租金成本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是否有流动性问题,如何保持公司未来的可持续经营等。
发审委的这种做法显然是有的放矢。因为在之前上市的公司中,不少企业上会时利润很漂亮,但公司上市后,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不足,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上市后业绩变脸的现象。这显然是在IPO发审环节只看重利润但轻视持续盈利能力种下的后果。
不仅如此,“不唯利润论”也有利于抑制IPO公司财务造假。毕竟在“唯利润论”的情况下,上会公司一俊遮百丑,如此一来,不排除某些IPO公司在利润指标上进行造假的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来虚增利润,以此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进而顺利通过IPO审核关。但在“不唯利润”的情况下,发审委员们更看重持续盈利的能力,如此一来,即便利润过亿元的公司也有可能被否决,那么,上会公司即便造假,即便虚增利润,也有可能会被发审委予以否决。在这种情况下,IPO公司财务造假的冲动就有可能被抑制。这也是“不唯利润论”对于IPO审核的一个重要意义。
高凤勇:收入确认环节往往是IPO审核的侧重点
莫开伟:IPO审核越严越能确保优质公司上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