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航工业下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接军民融合战略与供给侧改革。
中航工业副总经济师李平8日解读说,为了这个大目标,中航工业已经决定,将在通航运营环节充分开放、充分放权、充分信任,力求使轻资产运营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未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将承担战略投资者的角色。”
“军工行业一直被外界诟病封闭垄断,但中航工业此次在通航产业的发展上勇立潮头,从顶层设计破痼疾,坚信只有开放才能发展。”李平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不寻求控股的“开放心态”和向“战略投资者的新角色”转换新目标,成为中航工业此次最新改革尝试的关键一环。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航工业通用航空产业开放合作具体项目列表”共16个项目,其中多个项目向社会开放。例如,第三个项目是,“6吨/9座以下通用飞机,在条件合适的区域,由地方主导合作设立有关机构,通飞以技术、品牌等参与研制;3吨/6座以下新型号研制中,实施混合所有制、股权激励等模式。”
对此,李平向记者直言,除了提出在通航产品研发和制造阶段引进社会资本外,《决定》提出的“控制不控股、推动不盲动、管住不管死、放开不放任,以技术、品牌、少量资金等入股,不谋求最大股份,交由专业团队发展壮大,不干预日常经营事务”等一系列关键词,表明中航工业下定决心在通航运营环节充分开放、充分放权、充分信任,轻资产运营模式将得到实质性突破。
中航工业此举极具“破冰”意味,不仅迈出了“军民融合”的实质性一步,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迎合通航巨大产业需求的“重拳”。
“通航产业是新供给的代表。通航产业虽然起步晚、坎坷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十二五’期间飞行时间年均增速为15%,机队规模增速达到17%,‘十三五’期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李平说。
中航工业通飞总经理宋庆国告诉记者,与通用航空产业相比,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还处于“婴儿期”,前景巨大。据统计,目前我国通用航空机场仅300多个,通用航空企业约300家,在册通用航空器仅2000架,不足全球通用飞机数量的1%,去年飞行小时数仅73万。
“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通用航空市场未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宋庆国说,我国低空空域等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旦突破,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井喷。
“低空开放势不可挡,改革已经实质性启动,‘落不了地’的瓶颈也正在破除,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万事俱备,通航产业正形成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中航工业能否借政策和市场之东风,搅动通航产业的一池春水,助力国家万亿通航盛宴?我们持最大的乐观态度。”李平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