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哈佛女学霸许吉如在电视中慷慨激昂的演讲《国强少年强》前段时间在网上疯狂被转载,除了一腔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了少年中国人之外,这位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年轻中国姑娘用她去以色列的真实经历,讲述了一个国家没有安全感的实习体验,也将以色列的最深印象带给大众。
在这个靠近地中海而战争频繁的宗教徒朝圣之地,只有800万人口的小国竟然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创业,而且大多都是连续创业者,除了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等城市成为中国考察团最青睐的地方。
“在以色列创业的人通常都是技术创新,他们不会把公司养大,由于过去多年的战乱环境,大部分人没有做百年老店的心思,而到一定规模就会选择将公司卖掉,”上个月刚从以色列回来的一位创业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之后,他们会选择再一个新的领域继续创业,而不像中国的创业公司一样喜欢蜂拥而上,同质化很难在以色列的创业公司中看到。”
IVC研究中心和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发布的最新融资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以色列高科技融资总额达28亿美元,完成361笔交易,同比增长35%,去年同期完成327笔交易,募集21亿美元。
而就在本周以色列两家创业公司被中国买家相中,大陆土豪用白花花的现金收购方式赚足了海外并购市场的眼球,极有可能创下以色列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先是史玉柱率领的巨人网络牵头,包括马云旗下云锋基金、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等数家金融巨头参与的中国财团同意以44亿美元现金收购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 Israel Ltd。昨日又传出,以色列最大互联网公司IronSource将出售给中国公司,价格可能在18亿美元左右,最终成交价格可能会根据谈判而有所不同。
仅仅一周内,中国买家合计62亿美元的巨额并购资金,就贡献了以色列2015年名义GDP为2962.94亿美元的2.09%(南方财富网数据)。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到底有什么特质吸引了大批中国乃至世界的投资客?
或许一组数据能够提供给我们些直观的感受。在数据统计上,以色列有两个世界第一。人均研发支出占GDP的份额世界第一,科技人员或工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世界第一,全国拥有23万多名高科技工作者,其中39%的人参与研发工作。
据悉,超过6000家创新科技公司,全球顶级风投基金红杉资本和KPCB都在以色列设立了基金,谷歌、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在这里建有研发中心,也包括中国的小米、复星和华为。以色列也成为人均吸引风险投资最高的国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以色列永不停滞的研发步伐是保持创新力的根基。
此外,以色列拥有世界领先的学术水平以及强大的国防工业和创新的源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色列理工学院享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之美誉,以其非凡的科学成就享誉世界。目前全国总共拥有12位诺贝尔奖得主,独一无二的杰出传统和卓越的文化内涵同样是全民创业的“软实力”体现。
最后,以色列发达的经济能够给技术创新奠定稳定的根基,充满活力、多元开放的市场环境、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稳定的银行体系,以及经验丰富的政策制定者,都是其他国家地区无法比拟的。
从文化角度而言,高晓松的《晓松奇谈》里讲过关于以色列的很多故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犹太人是被其他民族所看不起的,因为没有土地,只能流落世界各地做小生意,也就留给世人犹太人善于经商的印象,比如巴菲特,扎尔伯格等。
正如哈佛女孩许吉如所言,没有安全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是没有安全感,对于一个国家和他的国民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很难用语言描述。
没有安全感,时刻充满危机的意识贯穿于整个犹太民族,他们勤奋而拼搏,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创新,将本来贫瘠的国土开发成国际创新之都。
或许我们应该学习的是犹太人的精神,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像柔宇科技CEO刘自鸿所言,“我们创业的初衷不是为了钱,而是如何改善这个世界,从而生活的更好”。
但最重要的是,在以色列给人的感觉是朴素的,没有爆发户的心态,不讲排场,整个国家有钱但并不炫富。悠然地躺在死海上亦或是站在加利利湖边,吹着地中海来的习习凉风,抬头看眼经常挂在天边的彩虹,或许在以色列人看来就会有好运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