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神盾 - 正文

去留之间中国市场还有吸引力吗?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宇 王优玲 2015-10-20 19:04: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外资撤离潮”,这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兴起的话题,随着今年一些知名企业的离开,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外资真的在撤离中国吗?它们是否看空中国经济?去留之间,中国市场到底还有没有吸引力?

机遇之地:中国市场引力不减

面对质疑,数据最有发言权。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这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超过两位数的下滑形成强烈对比。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吸引外资正在从以往的全面性扩张期进入结构性转换期,但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具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5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称,超过60%的会员企业仍把中国视为全球三大投资重点之一,有72%的服务业相关会员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发展表示乐观。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就认为,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仍然能保证无限商机,在华外资企业将迎来一个长期且可持续的“白银时代”。

这其中,就包括知名信息技术企业戴尔公司。据戴尔全球副总裁兼个人电脑产品部总经理萨姆·伯德介绍,目前戴尔全球市场产品的65%在华生产。“中国完整而集中的供应链、充沛且高素质的劳动力、国际级港口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戴尔的供应链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尽管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但中国依然是跨国资本的机遇之地。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2015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显示,2014年,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1290亿美元,同比增长4%,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

“可见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也说明中国在国际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说。

汰旧换新:外资“成色”发生变化

在某些领域,确有一些外资在离开。

出于对中国劳务成本可能会上涨的预判,日本的松下公司10月13日宣布,将把在中国的换气扇生产基地转移至墨西哥,以期通过产地靠近销售市场从而削减成本。这是继其今年1月关闭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后,对中国业务做出的又一收缩之举。

松下中国业务的收缩是外资在我国传统制造业领域投资调整的一个缩影。回顾过去30年,亚洲、拉美、东欧作为低成本区域以及欧美日作为高成本区域的格局主导了制造业的投资决策和资源流向。然而,随着近年世界各国的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劳动生产率、汇率等因素迅速变化,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改写,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一些外资出现了海外迁移的现象。

不过,与一些外资企业削减中国传统制造业投资相反,许多外资企业仍然看好中国市场,不断“加码”中国市场。

例如,戴尔公司宣布将从今年年中起的5年时间里,向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英特尔公司以60亿元人民币并购紫光集团旗下的北京紫光展讯科技有限公司20%股权;到2020年三星在华累计投资将达到400亿美元,今后将扩大对尖端技术装备产业,金融、新能源、智慧城市等市场扩大投资,进行资源整合……

去留分化的背后,是外资兴趣点的迁移。海外资金的步伐,正从聚焦“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市场”,跨向“中国智造”,留下来的外资“成色”发生明显改变,变得“更轻”“更高”和“更新”。

“单纯以中国为制造基地的一些代工企业出现关停并转,但以中国为销售目标的制造企业却在不断增资扩产。”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介绍,截至2014年底,华南美国商会会员企业中有近八成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比10年前增长了50多个百分点。

“我国吸引外资结构上发生改变,压力体现在传统制造业上,而我国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给了外资新的机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

去留分化:契合中国经济时代脉动

见微知著。外资企业的汰旧换新,折射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步履:由“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资之变,契合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过去中国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但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条件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投资相对饱和,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上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开启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提质增效大幕。”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而投资热点正在由“中国制造”变成“为中国制造”,也凸显了中国服务业产值明显提升、内需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主引擎的时代特征。

“最新数据显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越投资,成为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最大的三驾马车之一。根据预测,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很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外资的去留变化,其实是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适应和把握。”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

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外资的机会。如果外资不能根据新变化作出新调整,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立足;而对于中国而言,亟须提升招商引资能力,从传统的依靠要素引资,向提供更优良营商环境、市场环境转变,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吸引高端外资来华投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