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互联网是好事,但要下真功夫,要让它成为提升主业的灵丹妙药。否则再好的药,用得不对症,也会成为毒药。
国内一家生产电缆的上市公司最近投资上亿元,收购了28把紫砂壶,之后又发布公告,将投资50亿元打造以紫砂为代表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壶联网”生态圈。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应声而涨。
但是,如此博眼球的转型战略真的有生命力吗?
首先,不熟不做是企业多元化战略的一条金科玉律。企业一旦抛开自己熟悉的领域另辟蹊径,过去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无用武之地。所以,国内外企业中成功的多元化,多是沿产业链两端或者向相关联产业发展。比如当年的海尔,冰箱做好了再去生产洗衣机。白色家电做好了,再去做彩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如此稳步扩张,30年下来海尔终于成为世界级的家电帝国。而另外一家当时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却进入了与原主业没有关联的汽车领域。30年后,这家企业已基本销声匿迹。
我们再看这家电缆企业,把与电缆风马牛不相及的紫砂壶作为转型方向,并希望形成电缆和紫砂壶双主业结构,如此浪漫的多元化战略,很难不让人捏把汗。
其次,“互联网+”的确是当今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互联网+”也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果神化了“互联网+”,认为只要加上个互联网概念,谁都能鸡犬升天,那就过于简单化,甚至庸俗化了。就拿紫砂壶来说,它是地道的传统手工艺品,其核心价值在于艺术性而非实用性。也就是说,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一把的壶一定是用来收藏而不是喝茶的,同时一定是顶尖大师手工制造而非工业化批量制造的。这样一个和现代工业的规模化格格不入的艺术收藏品,如何与互联网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绝非造一个“壶联网”概念就可以实现。
砸下50亿元,或许可以炒热“壶联网”概念,但是如果没有找到概念的内涵,就只能是炒作。如此烧钱,烧出的不是市场,而是泡沫。到那时,“壶联网”可能就真成“胡联网”了。
这样说,也许这家公司会不服气。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曾向媒体介绍,公司紫砂壶业务已有斩获。当初买的28把大师壶,今年已经拍卖了两把,单价超过800万元,是当初收壶均价的两倍。
但这样的收益可持续吗?中国艺术品市场每年也就五六百亿元规模,而紫砂壶是其中很小的一项。就算全部被垄断,规模也有限。一把壶利润率可能会超过百分之百,的确比卖电缆利润高。但是,如果市场空间狭窄,每年只能卖几把壶,最终这项单品利润看起来很高的“主业”,总体回报率会大大低于电缆。因为电缆是刚需,这个社会没有电缆不行,而紫砂壶只是很小众的收藏品,不用紫砂壶我们照样可以喝茶。
当然,小众需求也是需求,但关键是,小众产品有小众产品的做法。如果硬要用做工业品的思路去经营小众的艺术品,与巨大的投入比,那个市场需求可能就是伪需求。
互联网思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发现真需求。把伪需求当成了真需求的互联网创业,没有不失败的。奉劝转型中的企业,亲近互联网是好事,但要下真功夫,要让它在传统主业上发挥作用,这样互联网才能成为提升主业的灵丹妙药。否则再好的药,用得不对症,也会成为毒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