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3G用户快速向4G转移 联通用户数连续四个月下降

来源:证券日报 2015-06-25 08:42: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联通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咨询高手 实盘买卖

在4G时代,中国联通所要面临的经营下滑、用户流失等问题越发凸显。日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布了5月份的运营数据。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比上个月减少191.3万,移动用户数整体下降至2.9亿。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分别增长37.3万和91万。联通移动用户数已连续4个月下跌。

而另一竞争对手中移动用户数呈现增长状态。5月份,中移动用户净增37.3万。其中,3G用户继续减少656.6万,但移动4G的增长势头已显现,其4G用户净增1718.8万,4G总用户超1.7亿。从数据来看,移动用户总数达8.16335亿,而联通用户数仅为其28%,两者差距正在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移动提前布局4G网络升级,给联通带来了较大的用户增长压力,全年净增用户数仅1812万,仅约为中移动的一半。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联通4G发展乏力,而竞争对手4G用户数的增长将直接挤压3G空间,联通的移动用户快速流失,正是这一转折期的体现。联通需要加快转型步伐,否则这一流失情况还将持续。

3G优势殆尽

用户快速流向4G

今年以来,运营商3G用户数均在呈现下降趋势。

从公布数据来看,中国联通移动用户之中,5月3G和4G用户增加73.2万,达1.52787亿;GSM用户流失264.5万,降至1.37519亿,导致移动用户数整体下降至2.90306亿。

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3G用户也在流失,5月减少656.6万,但其4G用户净增1718.8万,4G总用户超1.7亿。整体来看,移动5月净增用户数37.3万,用户总数达8.16335亿。

中国电信5月移动用户净增91万,用户总数达1.9068亿。其中,3G/4G用户净增201万,用户总数为1.2918亿。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移动用户净增长690万户,同比上年跌70%。行业收入同比跌4.6%,较去年1.3%的收入跌幅有所转弱。虽然手机的数据用量按年升90%,不过未能改变行业收入下跌的势头。

同时,今年三大运营商各自提出提速降费方案,下调移动数据费用约30%-50%,行业的资本支出仍维持在高位。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从目前几大运营商报表来看,3G用户向4G转移趋势明显。

国泰君安分析师宋嘉吉表示,中移动提前部署4G网络升级,给联通带来了较大的用户增长压力,联通全年净增用户数仅1812万,仅为中移动的一半。随着FDD牌照的发放,中国联通2015年4G网络建设有望加速。

加速转型走向融合

引入新合作模式

在3G优势殆尽之际,移动用户数骤降,联通转型愿望更为迫切。

实际在去年下半年,联通3G用户就出现连续数月下滑。今年,联通得新增移动用户数持续下降,1月中国联通新增移动用户数仅8.3万。今年2月,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开始下降。当月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暴跌282.1万,总数降至2.9636亿户。在随后两个月,其移动用户数流失414万用户。5月又流失191.3万。连续4个月下跌。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4G快速发展之际,中国联通4G发展乏力,而4G的增长将直接挤压3G空间,联通的移动用户快速流失,正是这一转折期的体现。联通需要加快转型步伐,否则这一流失情况还将持续。

今年初,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提出“家庭互联网+产业”概念,即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家庭客户提供全网络、全终端、全业务的综合信息解决方案。

随后,联通实行“智慧沃家”套餐,以家庭的捆绑套餐方式吸引用户,通过实现家庭成员之间宽带、流量、语音、短信共享,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公司的3G网络优势和时间优势已经失去。在4G商用之后,中国联通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经营定位,公司管理和治理出现问题,内部矛盾频发。联通此举从目前看对业绩影响有限,既有的用户不会轻易改变,除非移动4G更为成熟,但以捆绑方式吸引用户,目前尚集中在小部分人群。”

同时,联通通过系列融合通信应用接入合作方,包括华为、百度、阿里、百事通等企业,在该产业链上,合作方利用联通的管道等资源进行用户经营,比如定向提速等等,联通则对其效果分成收费。

联通方面表示,公司2015年将大力推进4G网络建设,继续推进流量经营并布局全业务融合发展。

“这种模式可以借鉴,虽然短期对业绩影响不会很大,但是一个有益的方向,联通需要引进更多盈利模式,与更多互联网+和终端企业合作。”上述分析师认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联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