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主力研究 - 正文

5000点私募喜迎幸福时光 跨界资本蜂拥资管规模暴增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资产规模在半年时间增长两三倍,是大多数私募基金的成长速度。据记者采访了解,莫泰山领衔的博道投资、周水江管理的西域投资等,他们管理的股票资产规模均从20亿增长至60多亿,彭旭管理的鼎萨投资的规模则由30多亿增长至80亿左右。在外界看来,私募基金是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就在一年前,一批运营五年甚至是十年以上的私募基金,资产规模只有二十亿到五十亿不等。只有景林、重阳、泽熙、清雅等少数几家公司的规模达到百亿。

时隔7年半之后,A股再度站上了5000点。

6月5日,上证指数开盘大涨,一举突破了5000点大关,随后持续调整。午后开盘,石油、有色、地产、钢铁等权重股高歌猛进,沪指震荡上行,最终报收5023.10点,两市全天成交2.3万亿元。

这是一轮波澜壮阔的转型牛市,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由房地产、信托产品、银行理财等转移到股票资产,给A股提供了庞大的增量资金。其中,高净值客户的资产再配置,则是通过私募基金流入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私募和银行等机构了解到,今年以来,不少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由几十亿的规模增长至百亿以上。

行业大佬规模飙涨

2014年7月1日,上证指数以2051.23点开盘,自此拉开了一轮大牛市的序幕。今年6月5日,上证指数报收5023.10点,指数向上攀爬了3000点,累计涨幅达到146%。

“过去两个月新增的资金量非常大。”一位2008年由公募行业投身到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由去年底的20亿增长到80亿。

资产规模在半年时间增长两三倍,是大多数私募基金的成长速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莫泰山领衔的博道投资、周水江管理的西域投资等,他们管理的股票资产规模均从20亿增长至60多亿,彭旭管理的鼎萨投资的规模则由30多亿增长至80亿左右。

在外界看来,私募基金是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就在一年前,一批运营五年甚至是十年以上的私募基金,资产规模只有二十亿到五十亿不等。只有景林、重阳、泽熙、清雅等少数几家公司的规模达到百亿。

但这波牛市的火爆行情,给一批成立多年的私募基金带来了高速成长的机会,资产规模迅速突破100亿甚至是几百亿。

“去年7月牛市启动前,展博投资的规模只有30多亿,现在已经超过130亿。”一位圈内人士透露。数据显示,陈锋管理的展博1期、展博5期、展博恒享1期等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102%至120%。

过去一年,上海鼎锋资产管理的规模增长也很迅猛。“一年以前还不到50亿,今年年初不到100亿,但现在有180亿的规模。”一位业内人士称,鼎锋资产今年在新三板的产品规模就达到40亿。

此外,一批2014年年底资产规模已达到100亿的私募基金,如重阳资产管理、朱雀投资、淡水泉等知名私募基金的资产规模,普遍达到180亿甚至是超过200亿。

在这批成立运作已有几年的私募基金中,规模快速增长的“领头羊”属于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和蒋锦志掌舵的景林资产。

“2014年底,王亚伟管理的规模只有50亿左右,但现在已经超过200亿。”一位曾拜访千合资本的机构人士透露。

来自圈内的消息称,2012年12月,创立千和资本的王亚伟发行了旗下第一只产品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首募规模20亿。2014年末,该产品的规模约35亿。

2014年11月,他们新发了一只“千合资本-千纸鹤1号”的新产品,规模依然是20亿。但仅仅半年之后,千合资本合计管理的资产规模已飙升至200亿以上。

同样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的是资产规模最大的私募基金——景林资产,这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6月的私募基金。2014年5月,景林资产的规模达到180亿。

自2004年至2014年,景林资产在10年的时间规模增长至接近200亿。但或许他们都没能想到的是,借助这波超级牛市行情,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冲到了近500亿。

“小弟”加速奔跑

当资深私募基金管理的规模由几十亿增长到百亿甚至是几百亿时,一批新进入者亦加入对资产管理行业蛋糕的争夺,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也有在半年时间达到50亿甚至是上百亿的个案。

“今年新加入的私募基金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公募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另外一个是从实业或者产业投资跨界到股票市场的群体。”一家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达到236人,他们中不少是圈内知名度较高的明星基金经理,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时间达到5年甚至是10年以上,如华安基金尚志民、博时基金邓晓峰、景顺长城王鹏辉等。

今年4月,邓晓峰加盟平台型私募基金上海高毅资产,担任首席投资官,其在中信证券(600030,咨询)发行的晓峰1号子基金募集了23亿,随后在好买财富、招商证券(600999,咨询)等渠道发行了几期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高毅资产是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打造的平台型私募,今年以来发行了19只产品,管理资产规模达到近百亿。其中,该公司发行的国鹭1号有30亿的规模。

与此类似的是,王鹏辉离职后采用公募基金的管理架构创建了平台型私募深圳望正资产。这家机构今年3月开始发行产品,如今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达到50亿左右。

除了研究总监、投资总监等基金界大佬离职创建私募基金外,一些从业时间较短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奔私后,同样受到资金的追捧。

代表性人物是原宝盈基金经理王茹远,仅用半年时间,管理的资产规模即超过百亿。2014年初自汇添富基金公司离职的80后基金经理齐东超,创建了巨杉资产,最新资产规模已超过50亿。

新生代私募高速成长的态势,让经历多年熊市的老牌私募基金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过去半年出来做私募的基金经理最幸福,轻轻松松就把规模搞到50亿。”一位2008年入行的私募基金经理感慨,自2008年到2014年这6年,他们的产品每年实现20%以上的回报,但规模也只有20亿左右。

除了几百位公募基金经理新加入外,由一级市场或者是产业或实业投资中也有不少群体进入私募证券投资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圈内了解到,2014年,一位从事实业投资的老板将目标转移到股票市场,招聘了一批团队组建私募基金,从事定增、新三板、股票投资等资本市场方面的业务。

2014年底,这家私募基金管理的规模约为20亿左右。过去半年,他们在银行、信托、券商等各个渠道发行管理型、结构化的产品,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100多亿。

“我们的规模增长速度就像是上证指数的上涨斜率,4、5月份发行的产品非常多,一个月发行的数量就有五六只。”上述这家私募基金内部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上海、深圳等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从实业或者其他行业跨界转型进入私募证券投资正成为一种新趋势。

例如,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A离职后加盟了一家以PE投资为主的私募基金,其任务是开拓二级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另外一位计划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B,也要加入到由做实业老板创建的私募基金。

“老板的业务非常广泛,有房地产、外贸和工程,他有十几亿资金投资到股票市场。另外,我们也会对外募集产品。”B公募基金经理称,实业老板投资设立私募基金,基于其判断未来资产管理行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还有一些过去专注于商品期货、债券、股指期货等宏观对冲的私募基金,也招聘了一批由公募离职的基金经理,准备大力发展股票投资业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