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融券业务短期做空动能有限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浦泓毅 2015-04-20 06:51: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专家:新政意在丰富“多空平衡”工具,将促市场“疯牛”变“慢牛”

在沪指一路逼近4300点之际,市场情绪变得极其敏感。17日下午,四家机构联合发布通知,支持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融券交易,并扩大融券标的。这一消息引发市场担忧,认为监管层鼓励卖空,意在打压股市。专家认为,融券新政策有警示风险的用意,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改变杠杆业务“一头沉”,丰富“多空平衡”工具,短期或引发市场波动,但长期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指数基金可能乐意借券

在证金公司转融券平台设立之前,两融业务中的融券业务主要依靠券商自营仓位中的券源支持。券商同时作为出借方和持券者,利益存在冲突,借券意愿较低。转融券平台开通之后,产业资本可以通过转融券平台盘活存量证券。而在监管部门允许公募指数基金参与转融券出借之后,转融券将迎来更加积极的券源提供者。

上海某中型券商两融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代表的产业资本由于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需求,以及对转融券利息收入的不敏感,出借意愿并不很高。而对于指数基金来说,跟随指数的投资者策略使得其对持有个股的交易需求并不强,借出部分指数成分股带来的卖空压力对投资组合整体也不会有太多负面作用,而通过出借交易带来年化2%左右的额外收益,则对提升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排名作用显著,因此会乐意出借。

券商人士预计,交易较为活跃、指数权重占比适中的蓝筹股或成为基金出借的首选。交易活跃意味着这些个股在二级市场能够承接一定的卖空压力,而权重占比适中则能确保即使个股因遭遇卖空受挫,基金净值也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新增做空压力有限

不过,受限于需求不旺,转融券券源供给放大在短期内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多卖空压力。截至上周末,转融券余额约196亿元,过去一周则稳定在200亿左右。而截至4月16日,两市融券余额为86.9亿元,显示目前转融券平台提供的可供出借券源已经大大超过市场对融券券源的需求,未来即使转融券平台券源供给继续放大,短时间内也不会向二级市场传导。

同样,扩大融券标的也不会对融券需求产生立竿见影的刺激作用。目前两融转融券标的个股643只,存在转融券交易的个股仅60只,绝大部分市值集中在排名前十位的个股中。未来转融券标的扩大到1100只,带来的边际效应预计也较为有限。

另外,扮演转融通平台与投资者之间通道角色的券商短时间内在融券业务方面也面临一定的瓶颈。据上海证券报测算,目前券商整体财务杠杆率较高,在进行新一轮股权融资做大净资产之前,继续做大融资融券业务资产端的空间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券商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财务通道用于收益更加确定的融资业务,融券业务可能浅尝辄止。“监管层周末的一些新政旨在完善市场双向交易功能,保证各类交易策略的可能性。除一些心理层面的影响外,融券业务新规不会给市场多空业务对比带来明显的改变。”券商人士普遍认为。

促多空平衡非“打压股市”

上周末一系列融券新政出来以后,市场出现关于监管层打压股市的声音。面对这种态势,18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邓舸对记者表示,此次扩大融券规模是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平衡发展,“不是所谓的鼓励卖空,更非打压股市”。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中,融资融券业务一直都是融资“一头沉”,带有做空性质的融券未得到较大发展。多空不平衡,这也是此轮牛市上涨速度如此之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来融券业务只局限于券商自营持有的股票,数量小,品种少,就算客户要融券也未必有券能提供。”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而且融资业务比较好做,中国人也有做多的习惯,敢于做空的人比较少。目前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7万亿元,而融券规模仅在100亿至200亿元之间,两者严重失衡。

融资融券原本是股票双向对冲工具,也是市场上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但融券业务始终没能得到发展,单轮驱动的风险日渐累积。多位专家认为,此次扩大融券业务规模更多体现出了监管层利用当前牛市环境,防范风险、追求多空平衡的一次政策调整。

杨德龙认为,从长期来看,让市场双边机制发挥作用,有助于改变市场单边运行的行情,在牛市大势不变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使市场从疯牛走向慢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