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土地改革步入深水区,伴随着制度创新,农业实体经营层面的创新不断,在未来种养殖集中度提升的大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投资机会。
农业信息化是计算机、遥感、GIS、通信、微电子、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系统应用的过程。简单而言,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分为两部分,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精确农业,流通环节的应用—农业电子商务。
从美国来看,自20世纪60年代,农业信息化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目前覆盖率达到70%,农业信息化的成功实践对于美国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流通环节的经济效益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经验就中国而言,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1)就农业信息化软硬件本身,随着在中国的推广会带来硬件1300亿和每年800亿服务的市场空间;(2)如若将农业信息化成功运营至农资及农产品流通环节,会带来农资及农产品数万亿市场整合的机会。
从生产环节来看,随着美国农场主从劳动者向管理者转型,以生产物联网为核心的农业服务企业蓬勃发展。农业物联网是基于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来(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农产生产方面的综合应用,并且部分农业服务公司在此基础上对接了农业可追溯系统帮助农场主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对接。从Farmlogs、天宝和约翰迪尔的商业模式来看,美国农业生产平台管理型公司经营模式各异,比如有,基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大数据服务于农场主的Farmlogs;从GPS技术供应商转型成为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天宝公司;传统农机巨头搭载信息化技术的约翰迪尔等。
同时,农业信息化也催生了美国农资行业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1)传统经销渠道收缩,随着信息化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农资及农产品类直销模式的交易平台成为主流发展趋势;(2)传统的农资巨头,为提升产品定价能力,通过战略合作以及并购等一系列动作实现农资一体化经营。
我们认为美国经验并非可以全盘复制到中国,但农业信息化的某些成功实践可以为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1)随着国内土地流转,国内种养殖集中度提升,利用农业信息化手段,尤其是生产物联网的运营,国内农资企业可以有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满足种养殖户对生产效率提升的诉求;(2)利用互联网运营的手段和思维,通过提供更优质、更全方面的产品和技术,打造综合型的农资服务平台,打造类直销的交易平台,整合现有农资及农产品流通体系。
我们看好国内农资企业从生产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主要原因在于:(1)国内种养殖集中度提升带来农户对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服务需求;(2)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食品可追溯系统提升农产品定价差异,带来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增长;(3)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中国的电商已经在全球位居领先地位,随着电商巨头对农村互联网设施及物流体系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的运用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随着土地流转各项政策推出以及各大农资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我们认为中国的农资服务平台运营商将逐步崛起,在拥有万亿产值的农资领域,会诞生千亿市值以上的农资服务巨头。2015年农资服务平台运营商或将成为大农业板块最受瞩目的投资风向标,重点推荐大北农、芭田股份、金正大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