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浦发银行(600000)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1.公司总体经营情况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紧扣“数智化”战略核心,以做实做优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为抓手,聚焦“五大赛道”,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主动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围绕“强赛道、优结构、控风险、提效益”的经营主线,坚定高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效率协同“三高”要求,强化主动作为、整体推进,实现资产负债规模稳健增长、经营效益持续向好、资产质量稳步改善、集团协同质效提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资产负债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98922.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03.34亿元,增长4.55%;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为56721.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06.00亿元,增长5.20%。本集团负债总额90513.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42.71亿元,增长3.83%;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56187.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27.58亿元,增长9.19%。
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前三季度,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22.80亿元,同比增加24.41亿元,增长1.8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19亿元,同比增加35.96亿元,增长10.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9.00亿元,同比增加49.39亿元,增长14.54%;成本收入比为27.53%。
前三季度经营效益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有效提升,聚焦重点赛道、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加快信贷投放,集团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较上年末增加2806.00亿元,增长5.20%。二是强化主动资产负债管理,母公司日均生息资产中信贷(不含票据贴现)占比同比提升约2.58个百分点,低收益资产压降近千亿元,结构优化成效凸显,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三是负债管理精细优化,坚持“存款立行”,多渠道拓宽负债来源,集团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加4727.58亿元,增长9.19%;母公司存款付息率比去年同期下降38bps,为利息净收入稳定筑牢基础。
资产质量稳步改善。前三季度,本集团坚持“控新降旧”并举,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风险压降成效显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为728.8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65亿元;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拨备覆盖率198.04%,较上年末上升11.08个百分点。
集团协同质效提升。前三季度,本集团各子公司紧扣数智化战略核心,以“五大赛道”为重点,锚定高效率协同要求,强化一体化经营和统一化管理,集团协同经营成果显著。前三季度,主要投资企业实现营收合计105.6亿元,净利润合计33.7亿元。
2.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定推进“数智化”战略转型,聚焦“五大赛道”业务纵深经营,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数字生态“五数”经营新模式,打造客户经营与服务、数据经营管理、智能化的大运营、产品创新和服务、风险管理“五大体系”,实施区域、行业、线上化、数字化创新“四大策略”,完善组织、资源和政策“三大保障”体系,公司、零售、金融市场、跨境等重点业务领域均取得了显著发展和提升。
2.1公司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深化客户经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金融服务,涵盖商业信贷、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电子银行、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推动“四层四类”公司客户经营体系建设,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心,持续推进数智化战略转型。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数达到247.6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79万户,增长4.56%。
对公存款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坚持客户需求导向,持续完善产品组合、优化业务场景,丰富对公存款数智化服务手段,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赢得客户信任。公司继续深化对公存款业务的结构优化与精细化管理,提高数智化服务水平,强化客户黏性,推动存款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期末,母公司对公存款余额38360.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06.52亿元,增长8.50%,增量规模居股份制同业前列;负债成本大幅下降,母公司对公存款付息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2bps。
对公贷款业务
公司积极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持续加大对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地区的投放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重点区域投放占比;强化提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服务能力;做好“保交房”工作,扎实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加大住房租赁贷款投放力度,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重点服务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房建设与运营,以金融实际行动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报告期末,母公司对公贷款(含票据贴现,含个人经营贷)余额40414.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23.50亿元,增长6.38%。
投资银行业务
浦赢并购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打造“浦赢并购”品牌,为客户提供全景、全量、全域并购金融服务。
通过聚焦国资国企、上市公司、科创、跨境、私募机构五类客群,以“投行+组合融资”双引擎驱动业务模式,打造“并购贷款、并购银团、并购保函、并购债券、并购直投、并购基金、并购顾问、并购撮合”八大产品体系,致力于成为并购交易的撮合者、方案的设计者、资金的提供者、运营的服务者,持续打响“要并购、选浦发”的市场口碑。报告期末,境内外并购贷款余额23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1.75亿元,增长14.53%,余额位居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前三季度新发放并购贷款834亿元,同比增长33.33%。
债券承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跟踪债券市场走势,加强发行窗口研判和政策解读,着力打造优化协同机制,夯实业务根基;立足客户综合经营,聚焦科创、ESG、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不断实现区域首单创新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前三季度,公司主承销债券1589只,主承销金额4899.69亿元,其中债务融资工具3541.97亿元。
现金管理业务
公司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推出“北斗司库”服务品牌,积极搭建智能司库生态互联平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新一代全球司库产品迭代升级,打造特色版本方案。已签约司库项目超4500个,覆盖制造业、零售业、投资管理等多个行业,通过数智化技术助力企业不断增强战略决策深度与风险管控力度,实现资金管理“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公司全球司库产品获评2025年度中国司库建设标杆银行奖。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构建G端(政府机关)、B端(企业法人)、C端(零售个人)场景圈链体系,持续完善云资金监管、浦掌柜等拳头产品,为客户提供收、管、付一体化服务,新增场景化获客数突破20000户,落地司法案管、住建、教育、连锁门店、医药等38个场景。
科技金融业务
丰富科技金融服务内涵,致力成为科技企业的首选伙伴。体制建设日益完善,全国建设510家科技(特色)支行,服务科技企业更加专业;抹香鲸数智化拓客上线“滴滴拓客”功能,服务科技企业更加精准;“七大金融服务方案”覆盖企业各类场景需求,服务科技企业更加全面;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规模突破百亿,实现18个试点城市业务全覆盖,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围绕投资机构“募投管退”全周期,推出专属产品“投后管家”,以“资金监控+生态服务”打造投贷联动新范式。
聚合集团化服务优势,构筑开放协同的科技金融新生态。联合上海市黄浦区打造外滩FTC金融科技生态社区,共同探索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创新银政合作新范式;打造“浦创华章”科创直投基金,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形成“国资引领+集团协同+市场运作”的资本新模式;联合浦银理财发行首款“科技五力模型”主题理财产品,数智化精选科技企业,以专业投资布局前沿科技赛道。
报告期末,公司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5万户,较上年末净增超1.1万户;公司科技金融贷款(人行统计口径)余额超万亿元。
供应链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稳链、强链、固链”的号召,深度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升级,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撑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技术赋能、产品创新和生态共建,持续提升产业数字金融的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体系构建,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了稳健、快速增长。
公司聚焦重点产业链,推进产品创新“一链一策”精准服务,重点在电力、通信、铁路运输、物流等领域打造了一系列服务新范式,多项首发业务实现创新突破,推出资产池业务,落地全国首笔“国铁运单证”,全仓登动产质押融资实现突破。
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客户32708户,较上年末增加13792户,增长72.91%;前三季度实现在线供应链业务量5748.56亿元,同比增长267.65%。超级产品“浦链通”业务已累计服务1443个核心企业、14602个供应商,当年新投放1049.84亿元,同比增长378%。
绿色金融业务
绿色信贷方面,报告期末,公司绿色信贷余额(人行新口径)为7002.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70%,位列股份制银行前列。自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累计向217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273.62亿元,带动的年度碳减排量为867.0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绿色新能源汽车贷款方面,通过多样化展业模式抢滩新市场,不断做大零售新能源汽车贷款规模,报告期末,零售信贷绿色新能源汽车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为166.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6.12亿元,增长83.81%,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占汽车贷款余额比达49.1%。
信用卡绿色金融方面,持续促动新能源汽车分期,助推汽车消费的潜力释放。报告期末,信用卡新能源车分期业务贷款余额247.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6.78亿元。
绿色托管方面,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护航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期末,公司绿色产品托管规模693.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5.30亿元,增长51.32%。
普惠金融业务
重塑数字普惠产品体系,优化服务供给。深入挖掘小微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打造深度数智化的“浦惠贷”普惠产品体系,实现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更快、更优、更便捷。报告期末,“浦惠贷”产品余额达12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130%。构建集约化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效。一是打造普惠金融特色支行及旗舰支行,累计挂牌200家,将普惠金融广覆盖与精准度有机结合;二是建设小额信贷基础设施,挂牌成立小微及个人贷款中心,通过优化流程和AI赋能,打造“业务融合、流程简化、运营提效、营销链接”的一体化服务中心。持续健全数智风控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强化内外部数据整合,推进客户档案建设,刻画客户立体视图;加强自主研发,累计建成覆盖公司、个人全生命周期的13项数字普惠风控模型,全面升级模型识别率、稳定性、精准性;三是搭建“浦惠贷”产品预警体系,提升风险响应敏捷性和灵活性。
报告期末,公司普惠两增贷款余额50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1亿元,增长9.49%;普惠贷款客户数超4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77万户,增长超16%;其中,对公普惠客户较上年末增加超9800户,增长超42%。
战略客户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价值导向,从一体化全量经营角度,解决客户在产品、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经营发展痛点,加强生态圈、财务线、业务线、投资线的多领域商机发现与合作,强化集团客户高关联主体的服务覆盖率和渗透率,提升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聚焦“四力”(算力、消费力、动力、运力)支柱行业客户经营策略,关注行业周期性,引领行业经济发展主脉络,持续深化行业客户服务能力,并加速向其他行业复制和推广。报告期末,总行战略客户人民币对公存款余额9969.8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6.24亿元,增长5.57%;人民币对公贷款余额8836.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6.52亿元,增长7.37%;总行战略客户生态圈客户新开户2600户;总行战略客户在线供应链业务量约2210亿元,占全行在线供应链业务量的38%,覆盖75%总行战略集团客户。
机构客户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服务政府、服务民生的宗旨,面向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各类机构客户,打造专业服务体系。报告期末,公司机构客户对公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6300亿元,重点机构客户新增超320户,同比多增近70%,重要资质场景落地超200个,同比多增近60%。
2.2零售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零售金融业务践行数智化、均衡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面焕新客户服务,发布零售卓信客户服务体系1.0,优化分层分类经营,升级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提升客户精细化服务能力。积极响应提振消费,深化“4+3+X”工作规划,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加快零售信贷高质量投放。打造“浦闪贷”超级产品,“靠浦薪”代发系统焕新升级,完善财富管理平台,持续提升产品及系统竞争力和专业服务能力。持续深耕财资金融赛道,发挥集团资源优势,锻造资产配置和数智财富两大核心引擎,全面提升财资管理能力。加速推进养老金融,构建“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客户信赖的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特色品牌。
零售金融资产和存款业务
公司充分发挥财资赛道协同机制,推动零售AUM迈上新台阶。报告期末个人金融资产余额AUM(含市值)4.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74万亿元,增长19.07%。
公司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报告期内通过进一步丰富存款产品货架,功能迭代,推动客群分类经营等措施,持续优化存款结构,保持付息成本位于同业较低水平。多措并举提升结算性存款经营能力,深耕企业及客户端经营,推出“靠浦薪”一站式人事薪资服务平台。报告期末,母公司个人存款余额达到17172.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8.52亿元,增长10.76%。
零售贷款业务
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保持零售信贷业务量价质均衡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稳楼市”政策导向,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持续运用个人消费贷款数字产品的优势提升客户体验,助力居民消费升级。报告期末,母公司零售贷款(不含个人经营贷)余额15047.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5.94亿元,增长2.84%。
按揭贷款方面,报告期末,公司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840.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8%,其中长三角、环渤海、大湾区、西三角及沿长江中部地带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本公司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总额的87.70%,同比上升3.38个百分点。
浦闪贷方面,前三季度浦闪贷量质均衡发展,投放总量2232亿元;报告期末,浦闪贷授信客户超8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5万户,授信总额1910亿元,贷款余额814亿元,贷款不良率0.25%。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
公司聚焦个人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发挥集团理财、信托、基金等综合化牌照优势,以数智化推动财富与资管双轮驱动,提升财富管理的“产品力”和“服务力”。财富管理端,锻造资产配置和数智财富两大核心引擎,推出服务养老客户、高净值客户、公司客户的优质财富管理服务方案,正式发布“浦银寰球”海外财富管理平台,提升客户全球资产配置服务能力。资产管理端,统筹投研策略共享、大类资产配置、产品创新服务等,提升集团资产管理能力。同时,以“数据+模型+AI”为核心驱动,致力于构建标准化财富客户服务流程,强化数智化能力支持,增强资产配置服务的全程陪伴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私行客户经营体系2.0升级,夯实“浦发企明星”服务平台一体化,提高“浦和人生”账户服务能级,增强圈层拓客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私行客户综合体验。
报告期末,财资赛道的资产管理规模达3.19万亿元,较上年末净增5030.62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4.78亿元,同比增长15.4%。月日均金融资产600万元以上私人银行客户规模超5.5万户,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超7700亿元。
养老金融业务
公司加速推进“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特色,拓展生态合作,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养老金金融方面,个人养老金业务提速扩量,产品体系持续丰富。报告期末,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达181.63万户,当年净增客户78.53万户,增长超76%;养老金托管规模达54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5亿元,增长超11%。养老服务金融方面,适老服务提质增效,客户经营全面升级。公司制定适老化服务标准并嵌入网点改造,线上实现“一键接通”客服、同屏协助、远程云柜等功能,优化高龄及特殊需求老人上门服务流程,持续完善备老客户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养老金融工作室建设,多措并举提升银发客户体验。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平台联建提能效,支持银发经济融资,推动养老资产并购融资模式探索;持续深化养老生态合作,落地线下“健康小站”,携手合作机构推进“养老万里行”投教活动;积极响应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银发生活节”等场景活动,激发银发群体消费潜力。
借记卡及支付结算业务
借记卡方面,公司积极响应促消费政策导向,以“惠支付,惠生活”为主题,携手头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展出行、商超、电商购物等多场景支付活动,助力消费提振,推动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支付结算收入11.06亿元。报告期末,借记卡累计卡量11120万张;互联网支付月活客户1107.9万户,交易笔数21.37亿笔,交易金额9326亿元。
收单业务方面,公司主动践行国家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导向,聚焦小微商户、个体工商户及重点民生领域(包括房地产、汽车、医疗、教育等行业),实施差异化银行卡收单手续费优惠措施,助力市场主体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公司加快外卡受理能力的升级进程,为外籍来华人员打造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体验。
信用卡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代发、零贷、普惠金融客户,零售融合、公个联动,提供专属产品包支撑,打造同申创新模式,持续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强化生态建设;报告期内,推出故宫文化主题教师借记卡及信用卡,在浦大喜奔APP内打造教师卡专区,为教师客群提供一站式专属服务。紧跟国家提振消费政策,重点聚焦民生消费场景,打造线下快闪活动、属地“特色文旅”主题活动等营销亮点,助力消费能级提升。优化资产组合,巩固资产质量,不断提升线上化能力和直营能力。
零售客户经营
公司整合集团资源,以“数智驱动、分层分群、渠道协同”为服务主线,深化分层经营,细化5层16级“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以数智化战略为引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推动一体化协同服务。聚焦重点客群核心需求,提供综合服务,打造“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体化方案、集团服务”的高效模式;同时面向重点企业客户提供公司、零售一站式服务。焕新发布“卓信V+”权益体系,打造“金融+生活”全域权益生态。
升级零售服务品牌,推出“浦茶”“浦香”等卓信服务IP。打造“卓信四季”客户沙龙活动,全行活动场次超2万场,覆盖客户超50万人。公司围绕上海马拉松、上海电影节、上海旅游节等,打造特色IP活动,积极践行金融责任。报告期末,公司个人客户(含信用卡)达到1.67亿户,较上年末增加1056.69万户,增长6.37%;客户结构向好,月日均金融资产5万元以上客户数达到463.6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2.29万户,增长5.05%;月日均金融资产600万元以上私人银行客户规模超5.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151户,增长12.60%。
2.3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紧扣“三智交易”“主动创新”“生态构建”核心发展逻辑,持续强化金融市场业务特色化竞争优势。坚持“自营投资交易+浦银避险代客”双轮驱动模式,以多元化、差异化、专业化、品牌化构建全方位金融市场服务体系;以专班服务为抓手,深化金融机构客户分层分类分群分级经营,进一步完善战略级跨行业生态建设;围绕托管业务本源,加速结构化转型,持续擦亮国内领先的“靠浦托管”服务品牌,筑牢业务发展护城河。
投资交易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投资交易能力升级,发挥多资产配置、多策略运作优势,坚持量价质并举,主动捕捉市场结构性交易机会。前三季度,债券、外汇、贵金属等交易性收入大幅提升;紧跟市场创新步伐,积极参与金融产品与交易工具创新,落地约40项全市场首单首批业务,达成全市场首单北向互换通下LPR1Y利率互换交易,落地全市场首单“债券通”渠道下债券回购交易;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量化策略支持与智能交易系统迭代,智能交易对外报价笔数2359万笔,同比增加33%,成交笔数141万笔,同比增加146%;加速推进柜台债生态布局,柜台债二级现券交易5652笔,交易规模约986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客户交易规模957亿元,市场排名稳居前列。
浦银避险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在固定收益、外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领域的专业投资交易能力与产品创设优势,以“开放、整合、贴心”为服务理念,将对客交易销售作为业务突破核心路径,从业务逻辑重构、系统功能优化、品牌营销升级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浦银避险”特色品牌升级,进一步丰富客户服务场景、完善服务矩阵。前三季度,避险业务服务客户数超2.3万户,面向企业客户的避险交易量超75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资产托管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深化融合效能,着力提质增效,成功托管今年全市场首发规模最大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中标百亿级产业发展基金托管,资产托管业务经营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期末,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9.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万亿元,增长8.05%;前三季度实现资产托管业务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长8.40%。
金融机构客户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深化金融机构客户经营,构建合作生态。与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共享,牌照互补,携手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分层分类构建行业头部客户、中小金融机构、区域金融机构客户生态经营,加强金融要素市场合作联动。报告期末,合作金融机构一级法人客户约3300家,核心客户产品合作数全面提升。公司圆满完成三期金融债券、两期永续债券发行,市场认购踊跃。
2.4跨境及境外机构业务
公司深入贯彻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力支持“一带一路”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通过“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整合在岸跨境、离岸银行、自贸金融、境外机构、金融市场、跨境托管等多牌照、多平台优势,重点服务自贸业务、跨境电商、跨境避险、跨境资金管理、跨境并购、跨境贸易、跨境资产托管、跨境人民币等八大跨境场景,不断提升“浦赢跨境”品牌影响力。
强化区域辐射,突出“三线三圈”特色定位。做强沪港(香港)、沪新(新加坡)、沪伦(伦敦)三线联动。报告期内,香港分行保持银团筹组及债券承销业务市场领先优势,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多次获得债券通“北向通优秀投资者(商业银行类)”奖项。新加坡分行聚焦RCEP区域,持续发挥东南亚区域辐射作用,提升数字金融建设水平,获财联社2025年“境外优秀数字金融金榛子奖”。伦敦分行加强高价值客户拓展和跨境联动,成功参与全球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的投资。浦银国际积极发挥业务协同与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为客户提供投资银行、跨境投融资、全球资产管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升级产品体系,以数智化锻造核心竞争力。加快“极速”系列跨境结算产品研发迭代,升级“跨境极速汇”产品功能,全面优化汇款业务流程;推出“跨境极速证”数智化新产品,实现单证结算产品全线上操作,提升客户体验。全力推动重点贸融数智化产品突破,推出“跨境贸e贷”“跨境商e贷”跨境融资产品,为小微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应用场景提供全流程在线融资服务。前三季度,跨境商e汇业务量人民币956亿元,跨境极速汇业务量超两千亿元。打造“跨境并购”拳头产品,聚焦跨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高新技术获取等重点需求,落地多项行业标杆业务。前三季度,拓展多币种、多市场跨境托管服务,跨境托管业务规模达1563亿元。
优化服务体系,赋能中资企业“走出去”发展。聚焦中资企业出海新局面,为重点客群提供多元化、全场景跨境金融服务。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跨境服务的全链条加载,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发电、采矿、冶炼等产业全球布局。报告期末,已为79%的总行战略客户提供跨境服务,总行战略客户跨境贷款余额人民币13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2亿元,增长34.3%。聚焦“降成本、促便利”服务中小外贸企业,打造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跨境e站通”,发挥全账户体系、全平台服务、客户视图智能化、离在岸一体化等特点,通过线上化、智能化服务,加强中小外贸客户服务支撑,跨境数字化渠道活跃中小外贸客户达1.35万户。
前三季度,跨境交易结算量人民币32879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0587亿元,增长47%;跨境本外币贷款余额人民币32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04亿元,增长23%;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量突破1万亿元。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