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深圳瑞捷(300977)发布2025年三季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3.27亿元,同比下降3.13%,归母净利润2712.88万元,同比上升64.87%。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26亿元,同比下降1.53%,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11.67万元,同比上升38.32%。本报告期深圳瑞捷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营业总收入比达48.25%。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一般。其中,毛利率35.37%,同比减5.38%,净利率8.51%,同比增64.19%,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8104.66万元,三费占营收比24.82%,同比增8.67%,每股净资产9.11元,同比减1.0%,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3元,同比减0.16%,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增63.64%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在4706.0万元,每股收益均值在0.31元。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本次投资者调研活动的答环节主要内容如下:
答:本次投资者调研活动的问环节主要内容如下
1.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中披露了 2025 年至 2027 年的高增长业绩目标,能否介绍公司的战略安排?在该战略下,如何实现这一高增长目标?
公司在 2023 年 11 月发布了“1125”战略,于 2025 年 6月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进行战略升级,形成了新一轮战略周期下的“X3 战略”。“X3 战略”以科技为乘数,赋能大基建、新保险、新产业三大板块,推动瑞捷业务实现规模化突破与模式革新。其中,X 是指瑞捷通过领先的科技将公司重构成数智化平台。3 是指通过 X-科技重构,从而引领深圳瑞捷在以新能源、新消费、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新产业”维度,以数字化风控的新保险维度,以深耕存量市场,开拓增量为核心的“大基建”维度的裂变发展。在新的 X3 战略的牵引下,深圳瑞捷的战略转型实施方案包括 10 大模块,共 20 大重点举措,我们将充满信心地朝着这个目标予以践行,奋力达成。
2.这次的“X3 战略”相较此前的“1125 战略”主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战略目标升级转型?
战略升级的五个关键目标包括一是战略定位从建筑工程咨询行业走向专业技术服务 TIC 行业;二是商业模式从单一行业聚焦,战略布局能源电力、新消费、保险、大基建多个精选垂直行业;三是业务模式从提供以“服务+平台+数据”走向“服务+平台+产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四是经营能力从人力智力密集型瑞捷驱动走向科技瑞捷、数智瑞捷驱动;五是发展模式从内涵式增长走向内涵自然增长与外延并购增长并重。
3.目前,公司的商业模式对人工成本依赖较高,未来是否会通过 I 手段降低人工成本依赖?
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在科技赋能方面的四个维度取得了进展。第一,通过引入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在算法层面进行建模运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风险预测和改进建议提升服务能力;第三,对业务高频场景采用远程作业模式,提高服务效能;第四,与物联网 IoT 生态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通过物联网提升数据密度和价值,减少对线下服务的依赖程度。
4.公司在投资并购方面是否明确的方向或计划?
投资并购是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在升级的“X3 战略”指导下进行 1+X 方向投资,1 是指围绕公司各业务中心需求开展投资,X 是指利用 I 无人机、机器人等新技术赋能主业,对瑞捷业务和产品进行科技重构。近年来,公司已在投资并购方面有所尝试,接下来也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且在“X”方向重点关注。尽管目前已投资的标的金额未达到披露标准,但整体工作在有序推进。
5.2025 年 H1 研发投入同比有所增长,请问公司目前的技术研发情况如何呢?
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 1522.59 万元,同比小幅增长。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策略,立足于业务经验和客户实际需求不断探索,不断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在研发项目布局上,围绕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绿色建筑技术风险量化管理等多个关键方向展开。例如深圳瑞捷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的“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图像的建筑外立面缺陷巡查”项目,将公司擅长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与无人机硬件设备结合,借助 I 及算法,无人机能够自主实时判断,单体楼栋 5 分钟即可输出一份外立面墙体检测报告,而人工检测则需数天,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目前毛利率提升 4%,未来随着规模化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在 I 应用方面,“瑞筑 I 平台”上线,集成 I 智能体与 I 小瑞助手等工具,深度赋能业务需求,客户粘性显著增强。
6.2025 年 H1,公司在客户结构优化方面有什么新的进展?
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加快客户结构优化,在稳固建筑业态的同时,大力拓展供应链评估、运营质检、保险风险减量等新业态。一方面,新签约订单中的新客户占比持续上升。另一方面,产业类与保险类客户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 13.72%和 46.79%,而房地产类客户的收入占比已下降至 40.03%。
7.公司在发布员工持股的同步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请问公司员工内部认购积极性如何?股份支付的费用有多少?
(1)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是 12 个月,激励对象的范围较小,主要参与对象是管理层。限制性股票的锁定期是 36 个月,激励范围有所扩大,主要参与对象是承担了公司产品升级、技术创新、数智化建设、提质增效、风险防控、管理提升等岗位的核心骨干,而董监高占比较小,二者在激励性质的考量上有区别。(2)内部员工参与认购的积极性较高,对与公司长期共同发展有较大期待。(3)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支付总费用为 478 万元,限制性股票股份支付三年摊销的总费用是 1,735.46 万元。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