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圣牧(01432.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畜群规模
于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运营34座牧场,其中包含1座育肥牛牧场。本集团畜群存栏总量146,516头,其中奶牛存栏量143,553头,成乳牛占比44.9%;育肥牛存栏量2,963头,较上年末下降9,070头,饲养品种集中于和牛、安格斯等高端核心牛。
单产创新高,原奶销量增长,高端占比达80%
本集团通过优选优质牛群,持续优化种群结构,同时依托定制化营养配方体系的迭代升级,为成乳牛提供科学精准的饲养支持,2025年上半年成乳牛年化单产达12.27吨,较2024年中期的12.07吨稳步提升,再创历史新高,持续巩固本集团的养殖效率优势。在单产提升的支撑下,本集团原料奶销量实现稳健增长,上半年录得原料奶销量为372,973吨,同比增长6.3%。其中高端原料奶销量占比达80%,充分彰显公司多年来战略布局的前瞻性。这一结构优化在当前牧业行业挑战下尤为关键,高端原奶的盈利优势进一步夯实了集团的盈利能力,其中有机原奶作为高端品类的核心,延续了此前的增长态势,为整体业绩表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奶价持续下滑,降本增效,全力维稳利润水平
2025年上半年,行业原奶价格持续下跌,平均价格为人民币3.08元╱公斤,同比下降人民币0.41元╱公斤,下降幅度11.7%。在此影响下,本集团原奶平均售价下降至人民币3.87元╱公斤,同比下降8.9%。其中有机等特色奶的下降幅度较小,而常规奶由于低价销售的原因降幅较大。在成本管理方面,受惠于大宗饲料产品的价格下降,单产的提升以及精益运营的多重影响,上半年本集团公斤奶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89元╱公斤,同比下降人民币0.23元╱公斤,降幅7.4%。其中主要的成本下降来自于饲料成本,上半年本集团公斤奶饲料成本为人民币2.33元╱公斤,同比下降人民币0.18元╱公斤,降幅为7.3%。虽然本集团执行全面的降本增效措施,亦获得一些成绩,但成本的下降幅度依然未及原奶价格的下降幅度,受此影响,本集团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25.3%,较同期的26.5%降低1.2个百分点。其中有机原奶业务的毛利率较普通业务有明显优势。费用方面,本集团继续秉持精打细算,降费节支的管理方向,上半年三项费用,包括行政开支、销售费用以及融资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01.2百万元,同比下降11.3%。本集团近年来透过切实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使得三项费用率录得持续下降,三项期间费用率为7.0%,三项期间费用的公斤奶费用额为人民币0.27元╱公斤,在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成本的下行及费用的得力控制有效的缓解了行业下行周期亏损程度及保障了良好的现金流水平。
以需定产,持续优化牛群结构
2025年上半年,原奶行业仍然供过于求,在此环境下公司更注重提升原奶业务的效益水平,在满足客户原奶需求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奶牛牛群结构的优化,存栏规模根据需求端的情况适当进行了缩减,于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的奶牛存栏量为143,553头,较上年末下降895头。本集团牛群结构中犊牛及育成牛占比较高,充足的后备牛是公司在当前市场行情下进行牛群结构优化的有力保障,同时,本集团根据奶牛的边际贡献和退役牛只损失调节退役策略,上半年低效牛群和高龄牛群是退役的主要牛群,受此影响,本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存栏中低龄成乳牛的占比逐步提升,成乳牛占比亦上升至44.9%,而犊牛及育成牛占比降低至55.1%。上半年本集团合理控制牛只退役节奏,退役牛只总数量较同期减少,但受益于牛肉价格的上行,退役牛只的收入较同期上升。本集团的育肥牛业务亦受益牛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半年本集团对于大月龄育肥牛集中进行出售,育肥牛存栏量下降至2,963头,育肥牛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上涨。同时基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引入更多高端特色肉牛以优化育肥牛牛群结构,提升未来此分部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持续践行ESG,打造以‘自然受益、商业向善’为核心的新自然经济商业模式
作为全球唯一将沙漠治理与有机乳业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企业,本集团在2024年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评级中交出创新答卷。继连续三年100%完成披露后,在气候变化、水安全及森林风险三大领域首获全面‘B级’认证。本集团以乌兰布和沙漠为基底,打造完整有机生态治沙产业体系,通过‘有机沙草固碳、零毁林供应链、智慧节水源、修复退化土壤’的可持续生态模式,探索出独特的绿色突围路径。上半年,本集团还荣获香港品质保证局颁发的‘杰出ESG披露贡献超卓大奖’,该奖项是香港品质保证局在ESG信息披露类别中最高级别奖项。作为行业实践先锋,本集团在其《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ESG报告’)中率先全面落地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最新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S2),构建起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3)、低碳转型路径等核心指标的披露体系,为乳业气候信息披露树立规范标杆。此标准作为全球首个气候信息披露权威框架,要求企业系统量化气候风险与机遇对财务表现、战略决策及治理能力的实质性影响。本集团对IFRSS2的贯彻实施不仅达成合规要求,更通过本土化创新赋予标准更深层价值,在ESG报告中本集团系统呈现气候议题与商业战略的深度耦合,将碳管理从辅助性要素升级为企业核心决策指标。这种创新实践既助力企业获取绿色融资、规避转型风险,也为中国畜牧行业参与全球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本。在第十九届中国CFO大会上,本集团荣获‘2024中国企业ESG实践示范单位’称号,成为本届大会上聚焦可持续发展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典范之一。这一奖项的获得既是对本集团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肯定,也将进一步激励企业以更系统、更前瞻的视角,推动ESG治理深度融入企业价值创造全过程,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的有机统一。本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提升动物福利,经过多年的动物福利体系建设,持续进行牧场改造,旨在为奶牛提供更好福利设施,包括引入通风喷淋系统,按摩设施,不断研发‘智慧牧场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奶牛体征数据,实现精准饲喂和疾病预警。上半年,本集团获得‘农场动物福利产品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家‘三星认证’的养殖企业。
人力资源及雇员薪酬
在人力资源方面,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在数字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人均效能提升明显。于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共有员工2,193名(于2024年12月31日:2,217名员工)。2025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包括本集团董事、高级管理层酬金及限制性股票激励)为人民币149.2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69.6百万元)。
业务展望:
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推进奶牛、肉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农业农村部于2025年7月再次发布关于加快奶业纾困,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关通知,从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强化金融保障、牧场提质增效,养殖加工双向延伸以及奶牛品种改良等多方面为行业提出了方向和指导意见。行业在如此政策环境下将逐步走出发展困境,迎来新一轮的良性发展。近期中国奶业协会亦提出了关于行业2030年的发展规划,对行业重点发展方向给出了指标性的建议,包括奶类产量增长至4,500万吨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百头以上饲养规模比重达到85%左右,奶牛年均单产超过10吨;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以及人均奶类消费量达到47kg以上等等。在如此政策和行业氛围下,本集团坚定发展信心,未来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在产业资源的强力赋能下,依托乌兰布和沙漠独特的资源,切实推进各项业务目标落地。
奶牛养殖行业经过过去几年的剧烈调整,奶牛存栏量及原奶产量已逐步下降,2025年或已来到了周期调整的末端,随着一系列消费促进政策的下达和落地,消费增长对奶牛养殖的带动效应会逐步显现。面对下半年依然严峻的行业供需格局,本集团将坚定执行‘提质控本、稳链拓市’的运营策略,紧密对接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政策,围绕原奶品质保障、成本效能提升、绿色生产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作为蒙牛集团最大的有机原奶供应商,本集团将以高质量保障蒙牛特仑苏沙漠有机业务增长为首要任务,进一步理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机制,继续夯实全产业链有机资源能力,高质量、严要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原奶。同时,借助当前肉牛价格上涨、供给缺口持续扩大的有利窗口,本集团将积极推进乳肉联动业务,依托既有的育肥牛牧场及现有优质奶牛群为资源池,建立‘以乳稳产、以肉增效’的动态运营机制,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配资源,实现奶牛资产价值最大化,强化产业链纵深协同与品牌溢价能力,打造可持续、抗周期的双轮驱动增长模式。除此之外,本集团亦将加快推进国家核心育种场建设、水资源保障、环保设施升级与智能化牧场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运营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为全年业务目标达成奠定坚实基础,并持续提升企业价值与行业影响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