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微创机器人-B(02252.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本集团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营业收入人民币175.7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9.2百万元增长77.0%,主要得益于多个产品商业化的快速拓展,特别是海外市场的收入实现了同比189%的大幅增长。
核心产品图迈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海外市场成为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于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微创医疗集团的成熟销售网络,实现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同时自主布局新兴区域,打造‘双轮驱动’模式,实现稳步增长;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R-ONE上市后,获得市场的认可,需求稳步上升。
毛利及毛利率
毛利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7.0百万元增长52.1%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71.5百万元,主要得益于图迈的海外销售高速增长。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为41%,去年同期为47%。
销售及营销开支
销售及营销开支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人民币80.4百万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人民币92.2百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3%大幅下降至本期间的46%。费用结构上,国内提效降本,海外加大投入加速覆盖与渗透,因与微创集团海外营销网络的协同效应以及国内的推广效率提升,整体销售及营销开支较去年同期下降12.8%。
行政开支
行政开支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0.1百万元下降40.0%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8.1百万元。行政开支的收窄主要因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研发成本
研发成本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64.1百万元下降46.0%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88.6百万元。主因是核心产品图迈和旗舰产品鸿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公司更聚焦于已商业化产品管线的性能优化和迭代,以及研发及海外注册效率的提升。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净收益╱(亏损)
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录得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净收益人民币4.3百万元,来自对Biobot投资的公允价值上升。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则为净亏损人民币10.4百万元,主因是对NDR投资的公允价值进一步下跌。
业务展望:
随着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日益受到大众的认可,全球医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政府对创新型医疗器械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我们预计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可持续性发展。面对快速增长的手术机器人需求,我们将继续秉承‘尽精尽微尽心尽全力、致广致大致远致良知’的管理理念,坚定执行积极高效的经营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1.继续夯实产品组合,建立多专科手术机器人平台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面向微创伤手术的前沿发展需求,运用机器人、智能控制、传感与信息领域的精尖研究和产业集成,创新性提供能够延长和重塑生命的机器人智能手术全解方案。我们将以五大‘黄金赛道’为基础,坚持战略聚焦,通过自主开发和对外合作兼顾的方式,持续优化及升级迭代现有产品,积极推动创新产品开发,并推动手术机器人在更多临床领域的应用。
2.加快商业化,提升市场渗透率
随着更多手术机器人产品的陆续上市,我们将建立更多的手术机器人培训教育中心,加强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提升临床应用体验,规范机器人手术操作流程和标准,以加速手术机器人的普惠化,让优质医疗机器人的智能手术全解方案赋能全国各地较低端的医疗机构,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手术’的初心。
3.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
我们将建设一个全球化布局的医疗机器人全解方案创新平台,整合潜在资源以提升本集团海外的商业化和供应链能力,为日后我们更多的手术机器人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市奠定基础。为配合该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我们计划与全球顶尖医院及知名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以提升产业内软实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