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西力科技(68861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7 22:12: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西力科技(68861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的发展阶段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智能电网已成为各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手段。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全球电网领域正迎来万亿级规模的投资机遇,“双碳”目标作为中国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共同使命,其实现高度依赖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以统筹新能源电力的供给与消纳。在这一背景下,全球电网投资预计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行业的基本特点

    智能电网建设已普遍使用先进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电力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智能计量系统技术、新型输配网自动化技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先进材料技术、云平台构架技术、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等新技术,为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新型计量箱、智能传感器以及能源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产品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3)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

    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产品是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涉及诸多高端技术领域,涵盖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领域,以及电子装联、计量检测等先进生产、检测工艺,技术水平要求高、产品设计方案复杂。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企业希望将电网打造成为应用程度和应用水平更高的能源互联网,智能电表将不仅仅作为进行电能计量的产品,还将作为信息采集、传输和交互的工具,所以对智能电表的计量精度、功能、技术先进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寿命周期等要求不断提高。另外,国家及电网企业的标准和规划也在不断更新,对智能电表产品的技术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业内企业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业务实践和自主研发才能掌握相关产品核心技术,新进入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积累,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成立20余年来,始终立足电能计量行业,通过在电能计量领域的长期积累,掌握了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计量箱设计、生产的核心技术,涵盖高精度计量、软件模块化、数据库、控制电路设计、通信、数据安全及生产自动化等领域并应用于公司业务全流程。目前公司电能计量产品系列齐全、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自2019年国家电网对供应商实施分类评级以来,公司电能表、集中器在历次供应商绩效评价中均为最高等级A类。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中长期/现货交易定价,跨省交易按现行政策执行。明确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前投产)执行原电价机制,增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后投产)通过年度竞价形成机制电价(执行期限10年左右)。绿证与市场协同,纳入机制的电量不再重复获绿证收益。

    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2025年底前现货市场全覆盖,湖北、浙江分别于6月底和年底前正式运行,福建、四川等16省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用户侧主体需参与申报、出清和结算,省间现货交易允许发电企业参与,南方区域、京津冀市场同步推进。

    2025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绿电直连定义:新能源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为目标,存量负荷可在特定前提下开展,支持消纳受限的新能源项目。省级部门统筹规划,接入电压等级一般不超过220(330)千伏,各类主体可投资,新能源项目豁免电力业务许可。现货市场地区可采用“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模式,按规定缴费。

    智能电表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电力能源在线监测、双碳目标数据建模及数字化服务碳中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能源物联网建设从能源消费侧和能源供给侧同步深化到城市、园区、企业,为城市、园区、企业建立综合分层分级管理的能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为双碳目标建立数据基础,为节能减排提供评估决策,持续提升对能源的最高效利用,以数字化服务碳中和。

    (二)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计量箱等电能计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将高精度计量、软件模块化、数据库、控制电路设计、通信、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与精密仪表制造相融合,为下游客户提供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的电能计量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为包括单相智能表、三相智能表在内的智能电表,以及包括集中器、采集器、专变采集终端在内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和电能计量箱产品。另外,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仪器仪表领域的技术实力及积累的经验和资源,陆续增加智能水表、智能网关、智能插座、电力通讯芯片和模块、电力计量用互感器、JI柜、柱上断路器、动力电池包、移动电源、家用储能等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公司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能计量及信息化领域:①公司生产的单相智能表、三相智能表,由电网公司安装在用户端,用于采集用电数据;电能计量箱作为可安装、防护智能电表的专用设备;②公司生产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专变采集终端等,用于采集区域内用户电表数据,并进行数据交互、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电网公司利用通信网络将采集的电能计量、用户负荷、电流、电压等重要数据上传至主站,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应用。

    公司主要产品的应用场景如下:

    公司成立20余年来,始终立足于电能计量行业。通过在电能计量领域的长期积累,掌握了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计量箱设计、生产的核心技术,涵盖高精度计量、软件模块化、数据库、控制电路设计、通信、数据安全及生产自动化等领域,并应用于公司业务全流程。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及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测试中心,是瑞士DLMS技术协会会员、南非STS技术协会会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单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取得专利118个,其中发明专利24个、实用新型专利77个、外观设计专利17个;取得软件著作权144个、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4个;参与26项电能计量产品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及3项团体标准的制定。2018年,公司“圆表底盘电流接线片装配装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2023年,公司“工频变压器自动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控制方法”获得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发明专利三等奖;2025年,公司“一种基于智慧物联技术开发的计量与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终端装备”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公司单相智能电表、三相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产品已取得36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和38项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

    公司电能计量产品系列齐全、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秉承“质量第一、科技致胜”的发展理念,持续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以“发展能源计量,服务广大用户”为企业使命,在深耕电力物联网市场基础上实施“多产业、多产品、多市场”的发展战略,立足电力计量领域,积极拓展配用电市场和其他公共能源计量产品领域,逐步扩大海外市场战略布局,以快速的技术响应能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成熟的规模化生产体系,为下游客户提供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电能计量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47.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5.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4,833.37万元,同比下降8.79%。主营业务收入中单相表收入9,773.11万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39.35%;三相表收入6,266.30万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25.23%;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收入495.71万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2.00%;电能计量箱收入2,366.80万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9.53%;其他产品收入5,931.45万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23.89%。

    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5.01%,“面向储能电站电池热失控等多级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研究”、“国网24版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系列新产品研发”、“国网24版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系列新产品研发”、“南网24版单相智能电能表系列新产品研发”、“计量用互感器系列新产品研发”等产品研发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新增实用新型专利4个、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个、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11项、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11项。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西力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