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长久物流(60356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及其经营模式
1、主要业务布局
公司以整车物流运输服务为核心主业,在国内第三方汽车物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汽车供应链体系的关键环节,公司长期深耕整车物流领域,依托完善的运输网络与成熟的运营体系,持续为汽车生产厂商、经销商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当前,汽车整车运输仍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业务稳定性与规模效应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公司积极推进业务多元化战略,充分整合自身在物流领域的运营经验、资源及控股股东长久集团的产业资源,着力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汽车产业链延伸方面,公司通过技术研发投入与市场资源整合,构建起储能产品、“光储充检放”一体化服务、危化品运输等新兴业务体系,逐步形成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以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经营模式
(1)整车业务模式
整车业务构建了覆盖运输、仓储、社会车辆服务及网络货运的全链条物流服务体系。在整车运输环节,公司通过优化多式联运方案,整合公路、铁路、水路运输资源,构建立体化运输网络,实现商品车从生产厂商到经销商的高效转运,业务范围涵盖乘用车与商用车;整车仓储服务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仓储管理系统,依据厂商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提供车辆入库、存储、出库的全流程管理,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仓储方案;社会车辆物流聚焦主机厂零散订单、店端调拨、二手车、高端定制车辆及私家车的运输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特点设计差异化服务方案,提供“一站式”服务闭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此外,公司通过搭建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平台系统,实现运力资源与运输需求的高效匹配,提升物流服务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2)国际业务模式
国际业务整合国际海运、铁路、公路及空运等多元化运输方式,构建覆盖全球核心市场及新热点区域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包括整车运输、国际货运代理、整箱与拼箱运输、集货分拨、仓储管理、关务服务及信息化管理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领域,公司依托专业的国际商务团队、技术方案支持团队以及境内外协同运营网络,通过自营与合作渠道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跨境运输服务;同时针对新能源、机械设备等多元化货物类型,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定制化物流方案。基于与国内外物流企业、港口及场站等关键节点的战略合作,公司持续优化全球物流网络布局,全面提升国际供应链服务能力。
(3)新能源业务模式
新能源业务围绕储能产品、危化品物流服务及“光储充检放”一体化三大方向展开。在储能产品领域,公司依托技术研发团队,开展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系统的研发与生产,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提供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安装调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危化品物流服务方面,公司发挥自身在汽车物流领域的经验、资源优势,为动力电池厂商、退役动力电池需求方等提供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服务,保障新能源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在“光储充检放”一体化业务中,公司利用在汽车产业积累的场地资源与客户关系,投资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检测、放电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点,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车辆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三大业务方向相互协同,推动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所属的行业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为汽车行业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企业,服务主体为汽车制造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属于汽车物流行业。依据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物流企业按业务类型划分为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三类,公司凭借多元化服务体系,被界定为综合服务型汽车物流企业。同时,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示的行业分类结果,公司所属行业类别为道路运输业(G54)。
GlobalDat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约8900万辆,同比2023年增长2.1%。同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幅为3.7%和4.5%,连续16年蝉联全球产销规模首位,中国汽车产业在“内卷”与“外拓”中呈现出“量稳质升”的特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约251辆,与发达国家600-800辆的水平存在显著差距,这一现状反而印证了中国汽车市场具备强劲的需求增长潜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全年出口汽车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传统燃料汽车出口457.4万辆,同比增长23.5%;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中国汽车出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1至6月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75.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表示,下半年“两新”政策资金继续分批下达、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等,都将有助于进一步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2025年上半年,中国物流行业呈现消费驱动、技术赋能、绿色转型、全球协同的特点。政策端,物流数据开放、跨境物流便利化等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需求端,国家大力提振消费与农村市场激活形成双轮驱动;供给端,自动化设备、无人机配送等技术应用重塑效率边界。尽管国际物流运价波动、行业竞争等挑战犹存,但行业整体向质效双升转型的趋势不变。下半年,随着更多政策细则落地与技术红利释放,物流行业将持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举措标志着新型储能正式纳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引发能源领域广泛关注。CNESA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GW/56.12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加68%。CNESA数据显示,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在40.8GW-51.9GW区间,平均值约45GW;到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220GW,行业总产值有望突破3万亿元。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2025年上半年经营概况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与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质动力,而市场“价格战”的持续发酵和竞争加剧则对全产业链带来压力。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在股东的支持和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快速调整经营策略提质增效。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2593.46万元,同比增加27.54%;受主机厂整车运输价格调整等因素影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6.88万元,同比减少80.66%。
(二)主要重点工作
1、持续优化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面对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降本需求的双重挑战,公司着力强化服务能力建设。
凭借卓越的整车物流服务实力和优质的客户服务水平,先后荣获小鹏汽车授予的“整车物流客户满意供应商”“整车物流优秀供应商”、一汽物流授予的“红旗仓储质量管理优胜奖”及极氪授予的“优秀承运商”等多项荣誉。公司深知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以优质服务构筑核心竞争力,以超越客户期待的服务品质赢得长期信任。
2、深挖降本增效途径
(1)强化对流运输与循环网络建设
依托服务众多主机厂形成的网络优势,公司构建起全国性的网络对流布局,核心线路实现“重去重回”的双向对流模式,通过资源的高效匹配大幅降低了经营成本。
(2)深入推动多式联运体系发展
公司凭借2400余台中置轴轿运车、3艘国际滚装船,以及国内可调配的4艘近洋海船、3艘江船和丰富的中欧班列资源,成功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在满足客户运输时效性要求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为公司利润规模的增厚提供有力支撑。
(3)持续技术赋能与数字化转型推进
通过整合历史运行数据与实时新增的运输数据,持续构建优化智能调度系统,进一步降低空驶率,减少无效里程。
3、政策响应与资源整合,借力外部发展红利
2025年6月,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17家重点汽车企业发表声明,就“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明确承诺;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步发文,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该承诺。此举将有效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通过缩短回款周期减少资金占用,同时助力公司与主机厂进一步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为公司提升在整车运输服务领域的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7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方案》,针对轿运车领域的超载超限问题开展专项重点整治。作为国内领先的轿运车合规运输企业,公司将以合规运力为保障,提前做好旺季运力部署,全力满足客户旺季发运需求,为客户的旺季运输保驾护航。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