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津投城开(60032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房地产行业仍处深度调整,开发投资、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延续下滑,百城新房均价同比下跌,呈现“量缩价稳、筑底修复”格局。政策端以精准施策促回暖为主线,需求侧取消非核心区限购、下调首付及利率;供给侧推进以旧换新、国企收储、城中村改造并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金融侧通过专项再贷款、REITs与绿色债券扩容为市场输血。行业出清与转型并行,复苏仍待宏观经济与增量政策协同发力。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仍以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为核心,已形成覆盖商品住宅全价值链的闭环模式,即获取土地、开发建设、商品房销售,同步布局经营性资产租赁、物业管理服务及建材供应链协同板块。本期成功获取天津市东丽区住宅项目用地,将维持“开发销售主导、多元服务支撑”的业务格局。
此外,津投城开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天津津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能股份”)100%股份、天津市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热力”)100%股权及天津港益供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港益供热”)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已获得天津市国资委批复同意。完成后公司主业将由房地产开发整体切换为城市集中供热。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宏观政策趋势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与贸易壁垒交织的外部压力下,顶住挑战、迎难而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保持总体平稳,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2%,较第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微降0.1%,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为持续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稳健。2025年1-6月,债券发行规模42.1万亿元、托管余额突破185万亿元,国债收益率低位企稳(1年期1.02%、10年期1.62%),境外机构持仓占比升至2.8%;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间成交920万亿元,商业汇票承兑21.6万亿元、贴现17.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12.4%;资本市场方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半年分别上涨10.2%、7.8%,成交额达138万亿元;衍生品成交20.5万亿元,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升温。
房地产政策深化落地,在“精准施策促回暖”的基调下,多项政策协同发力。需求端刺激,一线城市全面取消非核心区限购,二线城市普遍放开落户购房限制,首付比例下调、5年期LPR累计降至3.65%。存量去化攻坚,“以旧换新”覆盖40余城,地方国企收储商品房转保障房提速,城中村改造新开工50万套且货币化安置比例提至60%。财税金融协同,取消交易环节增值税、扩大契税补贴范围,设立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保障交付。长效机制构建,推行“定品质、限地价”土地出让模式,试点现房销售,新住宅设计标准推动得房率突破80%。融资渠道拓宽,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扩容,REITs、绿色债券等创新工具获政策鼓励,房企资金链边际改善。房地产市场信心显著修复,企稳趋势逐步明朗。
(二)房地产行业全国数据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全国市场降幅整体收窄,但市场规模与房价的回调趋势仍未扭转,依旧面临挑战,开发投资和销售额均显示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开发企业面临压力加大,市场回暖仍需时日。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7%,表现疲弱,价格总体并未止跌。
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情况
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意愿持续减弱。2025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35770亿元,下降幅度为10.4%。
在资金方面,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0202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国内贷款8245亿元,增长0.6%;利用外资17亿元,增长25.4%;自筹资金17544亿元,下降7.2%;定金及预收款14781亿元,下降7.5%;个人按揭贷款6847亿元,下降11.4%。开发企业在资金来源上捉襟见肘,进一步影响其开发和销售能力。
2、商品房销售情况
(1)销售面积
房地产市场整体销售压力依旧存在。2025年1-6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8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2025年6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积76948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30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
(2)销售额
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5.2%。自2017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额总量虽保持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2020-2022年,受疫情、“三道红线”与断供潮的连续冲击,2022年销售额降幅明显。2023-2025年政策逐步松绑、货币化安置加码,市场筑底微升,降幅收窄,仍处低位修复。
(三)重点关注区域
1、天津房地产市场
2025年上半年天津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8706.60亿元,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延续正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6.9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76元,同比增长4.7%。金融支撑稳固,6月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320170亿元,同比增长8.3%,贷款新增1292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新增1170亿元。
在房地产领域,政策端通过全面取消限购、信贷宽松、税费减免及“以旧换新”组合拳降低购房门槛,但市场修复仍需经济基本面支撑,政策效力呈“单盘热、整体冷”的特征。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86.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6%;销售额836.22亿元,同比下降8.5%;成交均价18832元/平方米,同比下跌2.4%,反映“以价换量”策略深化,供给端同步发力。落实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应贷尽贷,取消新房限价;鼓励开发层高大于3米、绿色建筑标准的高品质住房,推动行业转型。
政策宽松未能完全对冲需求疲软,量价齐跌态势下,市场筑底企稳,仍需增量政策与经济复苏协同发力。
2、苏州房地产市场
2025年上半年,苏州楼市整体运行平稳。政策端持续发力,累计出台超20项新政,涵盖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人才购房补贴、契税减免、积分入学放宽等领域,全方位刺激购房需求。政策支持下,新房出清周期缩短,二手房市场通过“以价换量”策略维持成交稳定,市场韧性凸显。土地供应减少及低密化趋势推动新房市场向改善型需求倾斜,刚需客群逐步转向二手房。
从成交数据看:苏州市上半年商品住宅累计网签总量2.03万套,同比下降18.0%;成交均价26093元/平方米,同比微降0.6%。一季度契税补贴政策提振效果显著,成交量阶段性走高;4-5月网签量明显回落,市场进入盘整期;6月购房补贴加码叠加安置房网签放量、新盘入市,成交环比回升。
苏州楼市在政策组合拳支持下呈现渐进回暖态势,但新房库存去化压力仍存,需进一步打通供需堵点。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津投城开前身可追溯至1981年成立的天津市建设开发公司,通过多年的经验沉积,形成从土地研判、产品设计到交付运营的丰富经验,开发项目多次荣获“广厦奖”和“詹天佑金奖”。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备承担大型复杂项目的能力,拥有稳定的人才队伍,为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持。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整体转型为城市集中供热,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