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和顺石油(60335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成品油行业
报告期内,国际原油市场在供应过剩预期主导、地缘风险扰动、宏观政策压制的三重压力下呈现震荡下行趋势。OPEC+增产与非OPEC国家扩张打破供需平衡,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需求疲软,而地缘冲突仅提供短期脉冲式影响。2025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出厂价和挂牌价跟随原油走势波动,同时受国内供需、炼油生产节奏、新能源汽车替代等因素交织影响,呈现“成本联动+市场博弈”的调价特征,以平衡上游炼厂效益、成品油市场供需和终端消费者接受度。整体而言,报告期内成品油整体市场状态在多重冲击下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特征,国内需求在季节性因素支撑下温和修复,但新能源替代与炼化转型将重塑行业格局。
8月1日商务部发布《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即将通过“放管服”改革与严格监管双轮驱动,正在重塑行业生态: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但合规成本攀升,批零边界固化加速行业洗牌,数智化监管提升透明度但挤压利润空间,区域分化加剧倒逼中西部转型,新能源替代与税收改革推动炼化升级。
来自于上游端原材料市场的波动及行业政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共同影响下,促使成品油领域的相关企业需力求变革发展,一是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规模化降本;二是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三是布局新能源与高端化工,培育第二增长曲线。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合规能力与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2)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
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44.97%。
报告期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1610万个,同比增长55.6%。其中,公共充电桩409.6万个,私人充电桩1200.4万个,私人桩占比超74%,成为市场主体。2025年上半年新增充电桩328.2万个,同比增幅高达99.2%,几乎翻倍,显示出建设力度显著加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充电桩市场在政策、技术和需求驱动下保持高速增长,桩车增量比达到1:1.8,总车桩比优化至1:2.29。但公共充电桩结构性缺口(尤其在中西部和节假日场景)、私人桩安装率偏低等问题仍需突破。未来,随着大功率充电普及、车网互动规模化及区域均衡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将向“高效、智能、绿色”方向持续升级,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提供坚实支撑。从建设并运营充电桩的市场格局来看,头部运营商集中度高,几乎占据公共充电桩市场一半多的份额,充电桩运营商行业竞争格局已从“跑马圈地”转向效率提升。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深耕成品油流通领域,构建起集加油站零售连锁、成品油仓储、物流配送、批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作为湖南省首家获国家商务部批准的成品油批发资质的石油企业,公司以湖南为核心战略支点,稳步向周边省份拓展业务,彰显区域辐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运营管理35座自营加油站,因历史原因公司2座自有产权站点对外租赁,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终端服务网络。2022年7月公司正式投运的"长沙铜官油库"暨"和顺石油铜官交易中心",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铜官园区,凭借90000立方米的超大库容、2000吨级(水工结构兼顾3000吨级)成品油泊位的专用水路码头,以及自主搭建的现代化物流体系,辐射湖南省及华中区域成品油市场。依托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公司会员体系持续扩容,注册会员总数超过476万,同比增长9.43%,展现出强大的客户吸引力与品牌凝聚力。
在新能源转型赛道,公司加速布局超快充业务,依托现有加油站场地资源,精准筛选改造条件,稳步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截至2025年6月30日,7座超快充站顺利落成并投入运营,运营数据表现亮眼:单枪单日最高充电量达752度,单枪峰值充电功率突破433.97KW。公司引入行业前沿技术设备,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体验,标志着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成品油零售和批发的主营业务,稳步拓展新能源充电站。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640.52万元,同比上涨5.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4.89万元,同比下降48.75%;其中,成品油零售销量7.68万吨、批发销量11.66万吨;零售收入62643.47万元、批发收入81073.70万元。
2025年1-6月,国内成品油零售挂牌价历经12个调价窗口,呈现“五涨五跌两搁浅”态势。受国内消费习惯转变、行业竞争加剧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容等因素影响,成品油消费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对此,公司通过多维度举措积极应对,具体如下:
(1)AI赋能采购与管理,驱动运营效率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整合跨部门资源,以历史经营数据为基础,搭建并上线成品油采购竞标集成系统平台,并持续迭代AI技术工具模型。升级后的平台实现双重突破:一方面,通过智能算法精准匹配供需,高效衔接上游供应商与公司采购需求,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另一方面,依托AI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优化成品油采购时点、价格研判及库存动态调节,推动决策科学化、精准化。
(2)软硬件协同发力,批发业务逆势突破
公司依托采购集成平台与铜官油库协同优势,构建“数字化+仓储物流”双驱动模式,推动批发业务客户开发稳步突破。核心仓储枢纽“和顺石油铜官交易中心”凭借大容量库存及水运优势,降低上游采购运输成本;叠加自有物流体系完善,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效率,为批发业务拓展提供空间与灵活溢价能力,夯实长期发展基础。
(3)精耕零售业务,创新模式开拓新局
公司以AI技术重塑“和顺石油”品牌内核,构建现代化零售运营体系:通过AI智能检测实现油品合格率100%,保障加油安全;依托智能客服平台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高效响应客户需求;借助AI大数据分析绘制会员画像,推动营销从标准化向个性化升级,深化会员储值与支付融合,提升客户忠诚度与消费频次。
同时,公司推行“5A管理模式”,结合站点区位、市场需求及私域客户特征定制“一站一策”方案,降低营销与渠道成本;通过完善内部培训、组建专业设备维修团队,实现站点硬件自主维护,释放降本增效潜力。此外,围绕节假日推出预付卡储值、券包销售、积分兑券等线上线下联动活动,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持续强化零售业务竞争力。
(4)多维度推进降本增效,夯实盈利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将降本增效贯穿经营全流程,通过“控成本、提效率”双路径优化盈利结构。在人力端,公司对部分岗位进行了梳理与优化,通过合并岗位、调整工作内容等措施,提升公司人效,实现高效运营;在采购端,除AI采购系统赋能外,进一步深化与核心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单位采购成本,同时严控采购环节的运输、仓储损耗;在运营端,推行“全员成本管控”理念,优化油站人员排班机制,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人力成本与客流量的动态匹配,减少冗余人力支出,同时升级油站设备节能系统,降低水电能耗;在费用端,压缩非必要行政开支,推行无纸化办公,优化营销费用投放结构,聚焦高转化的会员营销与线下体验活动,切实将降本成效转化为经营效益。
(5)布局新能源充电,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10.27%),上半年新注册量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占汽车新注册量44.97%)。公司把握行业机遇,稳步推进新能源充电站布局:持续探索“油电协同”模式,提升场地利用率与客户停留时长;依托油品业务客户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强化客户开发与用户黏性;通过大数据优化站点能源供给,并试点光储充一体化、探索V2G等创新应用,助力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报告期末,公司已有7座超快充站投入运营,充电量、订单数、充值会员规模均显著增长,单枪单日最高充电量达752度、峰值功率突破433.97KW,前沿硬件设备带来高效充电体验,彰显新能源领域技术与市场竞争力。
(二)其他披露事项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回报股东的理念,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于2025年6月14日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公告,方案实施进展顺利,相关进展情况如下:
(1)深耕主业,提升经营质量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专注于主业,稳步发展新能源充电站。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640.52万元,同比上涨5.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4.89万元,同比下降48.75%。
(2)重视股东回报,维护股东权益
公司一直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采取以现金为主的利润分配方式,持续回报股东。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以总股本173394000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7339400元,占2024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59.25%,已于2025年6月6日实施完毕。
(3)积极主动面对投资者,加强投资者沟通
公司于2025年5月20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图文展示和网络文字互动方式召开公司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和1名独立董事出席并就公司业绩和重大事项与投资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和沟通;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回复率100%。
(4)优化公司治理,坚持规范运作
报告期内,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规定,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为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为进一步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公司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最新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公司内控制度。根据《公司法》(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5年修订)》以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新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2025年8月26日,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章程》等共10个相关内控制度的修订。
(5)强化“关键少数”责任,提升履职能力
公司积极做好监管政策研究学习,及时传递最新监管动态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董监高等人员参加与履职相关的培训,提高董监高的合规意识和履职能力,督促董监高忠实、勤勉尽责,切实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