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绿地大金融:借地方政府的窝 孵化产业地产的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苏锶 2015-01-01 04:51: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绿地集团正在搭建大金融平台,通过产融结合实现土地储备增长与产业地产模式重组。2014年,除了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外,旗下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简称绿地金控)与多地政府合作组建了地方金融平台。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张化东分析认为,绿地的大金融战略已超越其他企业“资产配置”的层面,具有明显的产业化战略特征。

借力地方政府

绿地集团近年在金融领域动作频频。组建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投资入股锦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和东方证券等金融企业,在上海发起设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还在重庆、宁波、青岛、呼和浩特等城市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

2014年6月24日,绿地集团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资产管理、联合投资、资本运作与产业融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计划3年内合作规模达到500亿元。2014年8月份,绿地与交通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6月25日,绿地集团通过其境外全资子公司“绿地全球投资有限公司”(Greenland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在香港发行10亿美元高级票据,用于投资境外项目,并成为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6月1日执行新的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后,第一家根据新规直接为海外子公司发债进行跨境担保的案例。

与上述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及境外融资,降低了绿地的融资成本。例如2014年发行的10亿美元高级票据,4亿美元5年期债票息为4.375%,6亿美元10年期债票息为5.875%,低于多数国内同行的同期限债券票息。

一名长期跟踪绿地集团的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绿地金融领域投资的广度和深度,目标是打造“大金融”,并非单纯对金融机构的投资,而是将在政策框架范围内,深度介入包括金融资产管理、信托、投资银行、小贷公司运营等业务。未来几年,绿地大金融板块有望快速提升规模和盈利。

与其他房企金融布局的最大区别在于,绿地大金融战略善于借力地方政府。

2013年8月29日,绿地集团与贵州省政府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发起设立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交易所、金融租赁公司等方面开展合作,并计划于2015年10月底前组建贵州省金融控股集团。

2014年8月8日,贵州省绿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立。据绿地方面透露,此后双方还将设立小贷公司、发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并计划在贵州发起成立首期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国资国企改革基金,投向贵州省内国企改革,培育优势产业。

绿地金控是绿地集团与地方政府金融合作对接的桥梁,通过这一平台,绿地可以实现投融资渠道及盈利模式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最为关键的是,绿地通过这一载体,获得了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在内多元化金融服务牌照。

据介绍,绿地金控2014年业务规模将达200亿元,计划实现利润超过15亿元;2015年的目标锁定业务规模超过500亿元,实现利润超30亿元。

落地产业地产

有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支持,绿地的产融一体化得以发力,金融创新最终落地于产业地产的打造。

“一手融资一手产业拓展。”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绿地产业多元化最终是围绕房地产展开,而产业地产的投入将在近两年初显成效。这或许就是绿地做大金融布局的最好解释——以产业地产作为润滑剂,让金融落地产业基基金,寻求产业地产新的利润增长点。

例如与交通银行的合作,将为绿地海外投资开发、地铁产业投资计划实施、旧城改造及保障房项目开发建设等业务,提供流动资金、并购贷款、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此外,交行还将支持绿地集团在信托、证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业务、产业整合基金计划等方面的新型融资模式,加强业务合作。

绿地所有的金融合作投资,均体现了产融融合的战略思路,在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汽车服务等领域,通过股权、债权或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资。

2014年下半年,绿地集团在海外项目、新产业、融资等方面多管齐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绿地在产业地产方面的投资已超过460亿元。近年来先后启动全国多个空港产业城项目。比如日,绿地在南昌临空经济区投资的绿地国际空港产业新城,总投资约260亿元。绿地在呼和浩特白塔、海口灵山、昆明、济南、哈尔滨等地的空港产业城项目也在顺利推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交通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