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宏观经济点评:金融数据超季节性回落的背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8150亿元,预期1.5万亿,前值3.5万亿;人民币贷款增长2200亿元,预期4600亿,前值12900亿。
信贷:企业信贷增速放缓、居民融资意愿持续承压
10月信贷增长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信贷总量与结构弱于季节性。1、10月企业信贷再度转弱,票据为主要支撑。企业贷款正增3500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结构来看,表内票据为企业端主要支撑。企业中长贷录得300亿,同比少增1400亿元,同比降幅边际扩大。企业短贷净偿还1900亿元,同比持平,结束了连续两月的同比多增。10月受双节假期和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加剧影响,企业贷款需求季节性放缓。表内票据新增5006亿元,同比多增3312亿元,显著超出季节性。10月下旬票据利率急速下滑,半年期国股转贴现利率于10月底降至2025年最低水平、接近于0%,或也指向贷款投放景气度低迷,月末银行加大收票力度填补缺口。值得注意的是,10月项目进展或边际降速,一方面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发行放缓,5000亿结存限额在中下旬下达,月内来不及落地;另一方面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虽于10月底全部下达,但项目推进和配套融资也有一定时滞,导致10月中长贷增长放缓。预计11月在各类项目和资金有序落实下信贷将有边际改善。2、居民消费意愿有待提振。10月居民贷款负增3604亿元。同比少增5204亿元。当前房地产市场受需求不足压制,价格依旧低迷。同时,提前还贷现象较为普遍,居民按揭贷款转为净偿还。居民短贷减少2866亿元,同比少增3356亿元,短贷景气度继续下探(9月同比少增1279亿元)。当前居民消费动力仍待改善,非房消费贷持续承压。当前,金融支持服务消费力度不断加深,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等持续为消费领域提供金融供给。居民信贷数据较为平淡,或指向收入因素对居民加杠杆行为影响较大,以及已有消费政策或仍需适当扩围、降低操作门槛,更多政策亟待加码。正如央行在货政报告中阐明,近两年信贷增速下台阶由债务置换、贷款核销、地产下行、以及新产业轻资产的特性等综合因素促成,阶段性和周期性影响共存。相对于总量下行,更应关注其反映的结构性边际变化。
社融:社融增量低于季节性,信贷和政府债券两大分项下滑
10月新增社融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社融增速回落2个pct至8.5%前期支撑分项阶段性转弱。人民币贷款继7月以来再度负增,同比少增3166亿元,实体信贷投放降温。政府债券体量减半,年内专项债发行还有支撑。10月政府债券融资额新增4893亿元,同比少增5602亿元、环比少增7000亿。10月新增专项债发行2874亿元,特别国债、特殊再融资债均少量发行。一方面2025年专项债前置,四季度发行额度较为有限,另一方面10月工作日相对较少,债券发行一般会季节性放缓。但特殊之处在于,过去两年由于化债和特别国债等财政加码,10月政府债均保持高供给,故本次政府债读数显著低于近两年季节性水平。10月专项债发行衔接了年初新增额度和结存额度,11-12月专项债券供给或共计9000亿左右,但由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已基本完成全年额度,政府债券融资或继续在高基数下显著少增。企业债券融资持续同比改善,同比多增1482亿元。股票融资同比多增412亿元,小幅增长。非标融资方面,委托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增加1872亿元;未贴现票据超季节性负增,或主要受表内贴现增加以及企业资金活性下降影响。
广义货币:居民和企业存款超季节性流出;非银存款超季节性增长
10月M1增速环比下降1pct至6.2%,M2增速降至8.2%。存款结构看,居民、企业存款超季节性流出。居民和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多减7700亿、3553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多增7700亿元,一般存款向股市转移的现象有所延续。财政存款同比多增1248亿元,10月财政多收少支,财政净支出力度边际减弱。居民和企业存款向非银存款的流动有所回升,同时缴税大月居民企业存款也向政府存款转移。M1再度回落或与10月企业经营景气度边际下滑有关,M1-M2剪刀差虽回落至-2%,仍然处于年度高位,资金活性改善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